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杀手烙印电影

 
电影译名: Branded to Kill / 殺手烙印
影片导演: 铃木清顺
豆瓣评分: 7.40
影片地区: 日本
影片类型: 剧情,动作,犯罪
上映年代: 1967
影片时长: 98
更新时间: 2018-10-01 16:46
浏览次数: 20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杀手烙印电影演员名单
宍戸錠 , 真理アンヌ , 小川万理子
杀手烙印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宍戸錠 / 真理アンヌ / 小川万理子
导演:铃木清顺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具流八郎
类型:剧情 / 动作 / 犯罪
上映时间:1967-06-15
别名:Branded to Kill / 殺手烙印
用户标签:日本,铃木清顺,日本电影,Cult,1960s,1967,CC,鈴木清順
片长:98 分钟 / Argentina: 99 分钟 / USA: 91 分钟
imdb编号:tt0061882

日本头号杀手组织“格路德”排名第三的皆月美有树人称“野良猫”,她生性孤僻,惟独对按摩和枪术抱有恋人般的热情。在接受上京小夜子的任务分配后,皆月美有树意外地被组织内的人追击。要杀皆月的是二号影子“百眼”,此人精于袭击和易容,据说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组织内的杀手继续原因不明地被杀死去,每人都面带诡异的临终一笑。

三刷,日本新浪潮代表作。1、影片讲述主人公“三号杀手”在历经某次任务失败后遭遇妻子背叛,继之陷入与神秘女子及“一号杀手”间情欲交织杀戮的多重危险游戏、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铃木清顺延续其[野兽青春][东京流浪汉]充满活力的摄影构图&高度舞台剧化的人物表演及场景调度,并借由多类型元素的拼接糅合加之躁动爵士乐+怪奇逻辑(漫画式)设置衍生的荒诞戏谑感,来呈现一种虚幻的、对暴力本能的沉浸和追求,逐次拓展至彼时日本现实空洞-浮夸的战后社会境貌。2、横移镜头中窗框/栅栏形喻猎物反向关系&命运的不可操控;女性负面形象刻画+望远镜-摄像机模拟男性窥淫视角;对战段落主客观切换+物件引导特写;时、空间伴随人物状态无序跳跃(兼有蝴蝶-雨水-死鸟剪纸摹展心理趋变)。3、蒸米饭,墨镜,沐浴,热气球。|宍户锭帅爆。(9.3+/10)

杀手烙印剧照

7/10。明显受法国新浪潮(跳轴和画中画)以及安公(建筑与人的关系)影响。空间成为冷彻的反感官、反距离道具,例如No2杀手的妻子对其大喊杀死自己的片段,女人脸部的特写按左、右、中的画面位置剪辑排序,这种空间不连续也出现在杀手开枪以后,敌方狙击手在没有空间提示下从屋顶坠落。演员的连贯动作被空间拆解和挤压,日式房间的纵横木条、拉门、地上铺垫席子和瓷砖的纹路,硬朗、大光比的摄影调子形成屋子内部奇特的光区和线条,码头航母、拼贴画的雨丝和鸟笼、布满蝴蝶装饰的墙以及一团黑发落在冲水马桶等意象,满眼尽是参差不齐的公路、隧道、柱子组成四边形或垂直构图。杀手因为蝴蝶落在狙击枪旁边就难以继续任务,双眼上方的画面叠印着火焰烧死后乳房贴着透明玻璃的美丽女郎,骚扰电话和录音带构成对杀手意志的囚禁,荒诞元素充满不协调的审美。

杀手烙印剧照

越是害怕死亡就越容易被杀死,越是渴望死亡就越容易给他人带来死亡,再加上酒与女人是杀手最大的天敌。整部电影兜兜转转都在围绕着这三句话展开,自由延展成黑色的荒诞喜剧。而技法而言,电影的影像风格相当讨喜,每一帧图像的构图、光线、调度都花了不少心思,黑白色彩为纯粹的光影美的展现留下了不少的空间。叙事节奏充满了跳跃感,逻辑线条被导演全部剪碎打乱,剧情充满解构与重构,将多起事件剪碎,再重新拼贴,剪贴手法不可谓不高超,看完前一分钟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而电影跳跃性的叙事节奏固然能给观众新奇感,但是无法自洽的叙事逻辑同样会让观众如坐针毡。铃木清顺追求电影的作者性,但电影成品却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一点让人倍感遗憾。但是,说了这么多,有谁能跟我解释一下铃木清顺究竟想讲啥?

杀手烙印剧照

铃木清顺似乎根本就不用像大岛渚那样去从卡夫卡里借一个母体,他仅仅从B级动作片的低俗和狂暴的根基出发,就能把空虚来风的死亡表现的如此荒谬,全片有一种《绞死刑》式的怪异和逼仄。不过大部分如此与时俱进的日本新浪潮电影,最初也主要是在本土引起轩然大波,国际上几乎无人问津。像大岛渚这样的先行者,也要到1968年才把片子带到戛纳去,无奈那年是众所周知的五月风暴。不过,大岛渚也算是铃木在国内的知音,他被日活开除时是大岛渚和一群年轻的大学生走上了街头。另外,本片中大量的裸女镜头其实也并不是低俗电影中的猎奇本性,按照铃木清顺自己的说法,他主要是受到了印象派画家德加的影响。

杀手烙印剧照

75/100,迷乱的未来是犯罪的陌路,虚构的杀戮只是亡命的歧途。当天涯的蝴蝶飞过归去来,此事无关风与月,有的只是一段密室逃亡。风暴的尽头是无尽的羁旅,一个人永远都是漫无目的的到处游荡,疯癫的不是死亡,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谴责:周而复始的无尽烙印,伤痕并不是我反抗的理由,失去追求才是我胜利的借口。如若此,万千别离尽是错景,哀而不怨是我疯魔。跨时代的纠缠远见都是铃木清顺对这个时代最慷慨的馈赠,最趣味的恶意和最无解的控诉。

杀手烙印剧照

还蛮有意思的。传奇杀手能以一敌百,花样夺命。将他同平凡人性连接的唯有对女体的肉欲和猛嗅米饭香的嗜好。爱上神秘女郎后他缺陷逐渐暴露,最终丧命。是否在说杀性与人性不能兼容?开场不久的杀人戏,杀手与某外行同行,杀手专业而外行因恐惧流汗跳脚,形成鲜明对比;后来因恋爱错乱的杀手,跳脚出错程度不亚于当初他瞧不起的外行。画面风格跟故事一样大癫大狂,节奏偶尔失控拖沓,杀手恋爱那段倒是拖得我想杀人。

杀手烙印剧照

8.5,铃木清顺受戈达尔影响一定挺深的,杀手烙印真的太精疲力尽了,随心所欲的跳接和蒙太奇,令人忍俊不禁的动作场面设计,极具虚无感和存在主义气质的杀手形象塑造以及风格化的意象表达(鸟、蝴蝶、雨夜中的女郎),也难怪日活老板看了会生气要把铃木清顺开了,你学学长谷部安春或者小泽启一拍个正常的新派动作片不香么?有才的导演就是这么任性。

前面好无聊,后面40min才开始相对有趣起来,从黑色电影转入杀手对决,男性气质的浪漫想象。jazz配杀手,危险又迷人。在1960s很先锋,难怪被日活解雇。片中的杀人手法是被极度浪漫化了,下水道杀人,趴在氢气球上逃离,被杀死的还要倒挂在半空,第一名瓮中捉鳖的游戏。精神气质异常的形式美,人物们看似感情丰富却又乏善可陈。

女人与枪,有够戈达尔范,反类型带来的高度幽默感应该很让当时看惯了老套黑色犯罪类型的年轻电影人过瘾吧。最后的第一杀手真是影史奇葩,所有电影符号人物都成了为了虚无的意义而呆萌的小丑,讽刺了资本社会的个人竞争观与以虏获美女心为代表的物欲成功学。蝴蝶标本与鸟尸也可名留影史,那只大飞蛾不会是《沉默的羔羊》的灵感来源吧

又见宍户锭,相比之前两部,这部玩的更脱线反倒不怎么喜欢了,风格和叙事皆飘忽不定,有黑色犯罪片和日活粉红片的影子,摄影构图依然延续铃木清顺的独特美学风格,中段甚至还出现了一小段主观视角的枪击戏,在那时看来确实足够惊艳。关于对“天下第一”的执念,不能说宍户锭演得不好,只是长得不够帅。

还是第一次接触实验电影,看的新奇、也很累。画面构成主观、音响效果独特、剪辑上没有基本的逻辑以及空间概念,这就是实验电影的主要特点。不过在现在看来,实验电影似乎不是创新或者解构的代名词。单就这一部来讲,很特别,整体故事情节很零散,情节跨度大,臆想的成分多。杀手的心态以及心理是亮点。

好厉害的B级片,米饭癖、蝴蝶标本、裸露癖,集齐了cult片该有的低级趣味,又自带导演个人风格。从水道射击、绳拖汽车走、头发被抽水马桶冲走,导演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结尾不落俗套,杀手终于当上了第一,却也活成了第一的模样,爱啊、女人啊,这些他曾经在意的,都不再在乎了,唏嘘……

1.导演是画家转世吗?如果导演兼职,可以踏足一下领域,定会成为NO.1舞美设计,大型演出策划,执行;室内设计师;建筑师;产品设计师;服装设计师。1.唯美比过程,结果都重要,姿态要好,始终如一的好才是真的好。3.导演喜欢浓眉大眼,开阔壮丽的人。4.非常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恶之地 爱之闪电 Kyrie之歌 寅次郎的故事32:吹口哨的寅次郎 寅次郎的故事36:柴又之恋 寅次郎的故事37:幸福的青鸟 寅次郎的故事38:知床旅情 寅次郎的故事39:寻母奇遇记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