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倪大红 / 梅婷 / 奇道 / 宋迎春 / 郑铮 / 高群书
导演:刘杰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刘杰 / 高山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9-09-09(威尼斯电影节)
别名:Judge
用户标签:中国电影,刘杰,大陆,中国,梅婷,2009,剧情,思想
片长:100分钟
imdb编号:tt1499698
刘杰导演官方小站(欢迎关注):
故事发生在一九九七年,中国的一个北方小城。
邱武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被一审判处死刑,这个案件的主审法官,田法官的女儿刚刚在一起车祸中丧生,而肇事车辆是一辆被盗的汽车。
邱武试图通过捐献自己的一个肾脏来获得从轻判处的机会,而富商李总的绝症也将因为这个肾脏而得以治愈。
但是,李总最终发现,唯一让他能够顺利得到肾脏的方式其实是在邱武被执行死刑之后。
刑场上,田法官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SYNOPSIS
This story happened in 1997 in a small city in northern China.
A criminal named Qiuwu was sentenced to death for stealing two cars. The lead Judge on this case, Judge Tian, had just lost his daughter in a tragic traffic accident – she was killed by a stolen car.
Qiuwu tries to lighten his sentence by offering to donate one of his kidneys–creating a chance for a rich businessman named Lee to survive a terminal illness.
Lee discovers that the only way to secure the kidney is after Qiuwu’s execution.On the execution ground, a hard decision awaits Judge Tian..
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刘杰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倪大红
6/10。以老田为主的对话时,老田却始终处于后景的位置,他认完女儿遗体后把包掉落在楼梯转角的失神沉默,自行车在警局门口被偷做笔录的黑色幽默,以及眯着眼睛屡次因犯错听上级训话,严肃认真一辈子的老田得到了同事口中的报应和不近人情,舒缓的叙事节奏中两条副线辅助基于对人物精神细致入微的探析,一条是老田丧女后与妻子的苦涩生活,另一条为王总利用钱权打通关、走繁琐程序最终要肾失败,两个人物都拥有悲剧的命运,结尾老田夫妻一笑百味生、代替女儿的狗充分把生活的痛苦并快乐传递出来;最后一分钟营救的重要场景,前景是行刑队,后景是山坡上停留的警车和警员,中景的老田进进出出劝长官先向上级汇报情况,直至喊出这是一条人命来叫停死刑,场面调度和表演的情感变化达到了人物成长的效果,经济利益、人情和道德的重重考验下老田支撑住了良心。
用法官女儿车祸而死、城管教条性地执行法规夺狗这样隐藏的叙事,令人物精神动机的改变很自然。在一个法律条文粗糙、有时显得不人道的中国,于法制外考虑人情、对生命尊重的确是必然的。刘杰的这部主旋律依旧很不主旋律,首先,对死刑量刑甚至器官捐献链条议题的对焦是是十分勇猛的。其次,它表面上揭示法制进步,但实际上展现了法治在所有层面被架空的现实,如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为私利纠葛的戏,又如在院长为代表的体制和掌权者眼中,法律意义的落脚点其实是“面子”和“权威感“,而并非面对生命而做出的严肃裁决。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情与法之辩,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宣言的谎言色彩之体现。而最后,富豪的角色触及了捐肾背后,特殊时刻下不同阶级之间残酷的高下,和商贾如何在顺遂权力的同时,影响甚至操纵着权力和制度,看来令人不寒而栗。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刘杰/高山,并提名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刘杰、最佳男主角-倪大红。—— 导演阐述: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而被判处死刑。如果我们在今天相对宽松的死刑标准之下回顾十年前的这件事,我们是否会感到震惊?在这部电影中,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于其背后的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人们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努力让十年后的我们不再震惊。影片中,我聚焦于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看待生死的态度。——《透析》幕后趣闻: —— 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2.5。一整场以“透析”词语的双关对“两面化”的人情社会、“臃肿”的司法系统、“冰冷”的国家机器三者接连的探讨,形成一条锁链(扣锁)式的叙事。“个体”在权利场中被一场定义为“拯救”的行动与时代节点相纽合,复归的人性似乎像一条隐约的“风筝线”——由开场的对女儿卷宗的翻页,到警察局丢车的反讽事件,表述为故事建置之初的原核,之后的矛盾与爱人精神性的回归。老田的“冰冷”与权力场对于生命的漠视是近乎一致的,但回归至“旧”—“新”对立,爱人走出阴霾之后的时间线,一种高于身份价值的对立于社会主义“螺丝钉”之后的个人“主人翁”地位开始显现。风格化的现实主义视听,除了大面积表情绪的阴冷、暗调、甚至于几近“黑场”般的画框之外,整体是不错的。
情节真是枯燥乏味,不是冲着刘导也不至于看完,其实静下心来看不失为一部佳片,和马背法庭一样探讨的是法,作为一个执法者,前后两次判决死刑和最后的叫停枪毙,都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生命的尊严,内心的挣扎必定波澜丛生,想起了大宋提刑官宋慈最后的困境,印证了五个字:人命大如天。刑法修订案关于盗窃罪量刑体现了法律的日趋完善和人性化,这也恰恰说明了法律还是人为的意志表现法律永远不会完全公平公正。盗窃两辆车即使是累犯,修订前的死刑标准未免过于荒唐。计划生育和鼓励生育,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人真的太脆弱了,不但要面对天道自然,还需要面对社会万象,即使一个人在强大,人终究是渺小脆弱的。倪大红最后真的太帅了!
倪大红饰演的人物太复杂了,感觉还要再刷再体会。一开始他失去女儿爱人受刺激可以说上家破人亡,作为法官严苛执行法律,后来梅总的出现到与城管的矛盾冲突,他爱人开始慢慢恢复色彩,他也慢慢被治愈。故事最后还给观众以希望,生活窘迫的邱虎被救,等待捐肾的王总开始等下一个肾,法官一家也都重复生机。过程中各种矛盾交错在一起让人很难受找不到出口,最后结局也算给了点喘息的机会。梅总去找他的时候他没回头,死刑判决下来了他没回头,律师再次去求他没回头,反而奔赴刑场时的一位旁人可有可无的话点醒了他,嗯……是造化吧。其实这中间与城管的冲突,他当初的铁面无情与城管的伺机报复或许在她爱人治愈他以前就有点动摇他了吧……
三星半//皇甫宜川在《安静地凝视——刘杰电影的影像语言》中写道:“《透析》则是小城市中的基层法官面对个体生命的去与留,对新旧刑法的选择。通过这一选择,影片真实地‘透析’出体制中种种人物的微妙心态,使人们在有些发冷的观影中思考有关个体生命的价值。”“长镜头的表现力在这个长达250秒的镜头(‘行刑’)里再次显现出其呈现现实的艺术魅力。它以清晰的精神和丰富的场面调度,让观众在连续而完整的时空中感知这个充满生活质感的事件,并以自己的感知去思考这个使劲啊本身及其背后的意义: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法律的阐释和实施,与生活中的偶然性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甚至玩弄着一个人的生命?”
对人物的刻画很克制,对一件事,不参与过程的时候可能很坦然,带着目的去参与过程的时候,良心会挣扎。死刑犯被判死刑,这是法院的裁决。梅婷饰演的女秘书很想救老板,但当她拿着代理律师函和器官捐赠书一起去找犯人的时候,却觉得自己不人道。为了要一个人的肾而盼着他去死。如果倪大红饰演的审判长同意换肾,死刑犯减刑,商人得救,看似也能两全其美。他在后来选择了救犯人,也为自己挽救一条生命而喜悦,他似乎有了改变。电影展示的是一段剪影,故事的前后给人物性格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国家的法规、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选择,都在相互影响,有的人叫做命运,只能说都是机缘,都含着因果。
居然是一部能拿到龙标的电影,里面太多情节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社会学议题并且成会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疮疤”:死刑犯的器官“捐献”(富人的器官买卖)法律量刑中的人为操作空间新旧刑法更叠的意义以及死在“旧刑法”的“冤魂”法律执行过程及的程式化或执行单位的官僚化对人的异化:刀下留人时刻讨论的不是这个人该不该留,而是程序和面子…………刘杰三部政府出资的命题作文《马背上的法庭》、《透析》和《碧罗雪山》是导演作品至今最优秀的三部,而且都拿到了龙标。一方面说明主旋律作品不一定要拍得那么伟光正,另一方面说明曾经的广电总局电影局还是很开放的。
一个特别典型的中国故事,尽管有着这么多的阴差阳错。小城市让情景表达保持一种线性的隐忍寡淡,只有死刑犯和等待换肾的富商为生命惊恐咆哮。情理和法律的矛盾再次被放到台面:法律是为有感情的人设置的吗?执法者需要有感情吗?法律是弱者的保护伞,亦或是方便让强者在灰色地带“跳房子”?这一切都可以被表达,这一切都不可以被解答。小城市的命运好像很干涸,小城市好像没有眼泪流过。
在刑法新修订的背景下,充满中国特色的「情」/「法」激辩(有趣的是「法律」在体制与掌权者眼中,更多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权威」和「面子」的工具),而利用钱来续命(包括试图或实际操纵权力)的商贾在中国社会中几乎层出不穷,医疗或许社会面的「透析」是十年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思考,而如今却连思考的权利都被剥夺。
沉重、冷峻、黑色幽默、讽剌构成主调。主审法官在刑场叫停死刑执行,是事前蓄意(将执行延迟至新刑法实施),还是犯人上车前,法院同僚一句话的触动(这个倒霉蛋可能是最后一个因盗窃判死刑的);梅总是什么角色?她的“也许这个肾就不属于我们”这句话与李总最后同样的话有何不同。总之,思考的空间还是挺多的。
犹如一个原始记录的窗口 带着平实的叙述 质朴的镜头 平静的情绪 简洁的情节 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回顾了这个敏感而真实的案例故事 在当年刑法修订案颁布的前后 有人惆怅烦恼 有人牺牲奉献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法制建设的变迁与进步 回顾并不是为了批判或者控诉 而是为了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