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寻找小糖人电影

 
电影译名: 寻找小珂 / Night of an Era
影片导演: 盛志民
豆瓣评分: 7.7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09
影片时长: 90
更新时间: 2018-10-01 00:38
浏览次数: 160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寻找小糖人电影演员名单
窦唯 , 崔健 , 何勇 , 张楚
寻找小糖人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寻找小糖人聚焦了一个不太出名的摇滚明星的生活,影片由索尼经典以50万美金购买。

华北平原上顽固不化的雪疙瘩,到了春天,也在一点一点融化,树开始发新芽了——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冬天,熟悉又陌生的年代。北京的力量在于它的身影和灵魂存在于每一条街道的每个角落,就算走在繁华的地方你也能清醒地感到这不是别的城市,可能是由于一个格外热络的人,也可能是由于一个格外冷漠的人。可能先前还是每个人身上,但现在不是了。何勇没有认出来。崔健讲话的速度原来那么快(上学期的摄影课老师给我同样的感觉)。窦唯还是很窦唯。张楚的梦呓还是像九四年那样,只是当时谈爱情,后来已经变成了商业带来的彷徨和痛苦。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那不就是后海。||养条狗还是女朋友。||我想变成一个有钱人。(估计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看见单字名都会下意识地觉得是搞摇滚的 刀子乐手≠rocker from China

寻找小糖人剧照

09年的片子,距离94红磡,15年。15年之后,何勇长期患病、甚至过年还要被送到医院,麒麟跳再也跳不起来了,当然他还是努力的在小地方延续摇滚的梦想(执念吧),一年演出不了几场的样子,收入很少。张楚也一样、张楚这会很黑、他当时远离江湖是选择了什么都不去想不去争,选择了自然,他去了青岛海边。(是何勇无意间说出自己的生活想法,张楚和何勇其实走了不同的道路,一个挣扎、一个放弃),但其实呢,都差不多。他们被时代抛弃了。崔健说,人们不接受你,不像那个时候那么渴望批判,摇滚的审美根本不被国内接受,批判不是中国的美德。所以呢。他们能不能了却心中的结,理想主义只存活在80、90年代。短暂的十几年。他们现在可能想不了这么多,也没什么可想,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一些妥协。再见,乌托邦。

寻找小糖人剧照

题目很大,素材很寒碜。中国摇滚是大河决堤时喷涌的一瞬,无法描述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的蔓延。老崔说中国从来没有批判美学、陈劲则说摇滚单一与意识形态挂钩是条死路。个人认为穷究形式而不注重精神内核的提炼,愤怒表达与诗性思考之间,他们死在前者的路上,后者只有崔张许三人而已。吴珂遁入虚无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他的形象意义在于,魔岩等音乐资本对乐手的冷漠、黑色物质对心灵空间的填补以及80年代理想主义的幻灭集于一身。这个“视觉系”漂亮男孩(类似贾宏声)只有“做梦乐队”主音吉他这唯一一个高光时刻,生于1989,死于1991。成为“破墙”运动到“易帜”梦醒剧烈时局的缩影。下一代满脸稚气唱着《海阔天空》,他们需要找到洞悉万千世界的游吟方式。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一笔画蛇添足。

寻找小糖人剧照

也许在吼出那些愤世音符的时候,已是踏上了乌托邦毁灭的道路,红磡一梦方醒,随即一系列资本与摇滚的对立事件,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时代已经冲入顶端的豪气被封在了商业操作的箱子里,当年的魔岩三杰也许没有这些反复也会痴狂癫,又有多少和小珂一样的年轻人在动荡的年月随摇滚乐堕落甚至消失,倘若将两者联系起来有强行攀上关系的嫌疑,但正在商业流行崛起的年代他们也没了,没人能捋清两者的前后关系。年轻人蚕食着上一代人有刀子割出的叶子,环境下大家比以往更加聪明,但这种聪明是另辟蹊径展开一条新路还是求全般的萎缩奋进,有谁能说清。愿被时代冲刷去表皮的老炮和正在崛起的大多数都能唱出这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寻找小糖人剧照

尽管可以说那些“摇滚神话”里的音乐人持有的是滞后的“国家-社会”框架(类似的,还有那些80年代建构起相应理解框架的知识分子),他们生命经验里遭遇的“具体的”资本和“具体的”国家经验是真实的。关于“具体的”资本,体现在当时他们是第一批摸着石头了解音乐产业运作的人:“公司只跟歌手接触,觉得乐队不好管”;“公司只能签我一个人,乐队里别的人都不能管。那我要考虑一个东西,是考虑我个人的、还是考虑集体的(张楚)”。这种“具体”的资本和乐队遭遇的经验,在新千年的农村音乐小伙身上就完全不存在了。这时候“具体”的资本意味着“让更多人听到自己声音”的欣喜,你让他去批判公司?咋可能?

寻找小糖人剧照

他们说 真正适合摇滚乐生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理想主义的九十年代 被高度商业化 分崩离析的音乐体制 社会的大变革给遏制了 窦唯对94年红磡爆炸后的戛然而止以及张培仁的魔岩唱片 解散的做梦乐队 隐忍裹挟着不信任 怨恨 愧疚夹杂在一起的情绪。在黑色的梦中 曾经闪耀着的光都黯淡下来 这是时代的必然么 一代人终将老去的必然么?看到近二十年后许知远对张楚的采访 空洞的眼神里隐约还是有股倔强的劲 虽然在自然中找到某种和解 人生好像通透起来 可这意味着是一种妥协么?对外星保有孩童式的天真 这或许是孤独之精神寄托的福地吧。

寻找小糖人剧照

真的是再见,魔岩三杰他们的现状真的只有窦唯好了。可以说,窦唯活的很明白,偶尔发点仙歌,或者给电影配乐,开心就好,管那么多也没用。何勇因李素丽你漂亮吗被封杀,这还能怪谁。那个年轻的时候唱钟鼓楼在红磡震撼全场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就行了。崔健还在唱歌就好。他说了开放问题。能开放就好了。他们说90年代是理想主义最后的年代,是这样吗?我们这个年代也有啊,只是没有他们可以开启新时代的精神。我们现在都在追求什么呢?对不起,我只关心自己。

有点散乱但感谢此片喜欢张楚的那番话:“你在沿着自己理想的价值在走,而别的人还在沿着社会的价值在走,而你要成为一个新的你,别的人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新的我,那个年代,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你,就觉得,那个孤独是挺不舒服的。”觉得这番话道出了那个年代的摇滚音乐人的状态,包括窦唯,何勇……一直在等待窦儿出现,即使知道他未发言,嗯看到了 他明明可以很时尚,只要他想。night of an era.很可惜我没有赶上那个era.

“如果说西方摇滚乐是一场洪水,那么中国摇滚乐就像是一把刀子”。当崔健扎着一块红布穿着黄军装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曲完毕,大家都以为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殊不知过了理想主义的十年,再加上莫名其妙的二十多年。如今,窦唯成了秃头,何勇去了精神病院,张炬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中国摇滚好像完了,国际歌也不会在唐朝的手中响起。民谣和嘻哈已经趋向于大众了,接着会不会是中国摇滚复兴?有点期待吧。

材料编排不及格,线索太多太混乱,两个不知名乐手的故事都没讲清楚,访谈部分也没什么深度,何勇张楚尽显才华耗尽后的衰颓,直到崔健出场才终于来劲了。为什么同为曾经的摇滚排头兵,有的就糊到生活都难以为继,有的就还在教父宝座呢,听他们讲话就很清楚,是思想层次的差距!窦唯只露了个面一句话没说,现在我知道他为啥不爱接受采访作品没歌词了,是怕露怯,知道自己表达不出什么东西来,就干脆闭嘴吧。

张楚说:没有理想了,混着日子活,但却还想遇到生活有趣的地方。何勇说:他想有点钱去一个人少的地方,养只狗,生活着。崔健说:摇滚乐的审美就没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那时代造就了摇滚乐,现在人们发现这种批判审美不被接受了。90年代是中国理想主义的十年,那群年轻人有激情,有热情,有梦想,他们思考,他们“反抗”,而现在时代变了,音乐变了,毒品变了。我生活在了一个精神物质匮乏的年代。

片中导演反复强调了“时间节点”,正是在2019年即将过去的这个节点来看可能会发现不同的意义。欣赏导演的态度,除了对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记录,也提供了相关者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各自解读,保障了影片的客观性和讨论的开放性。摇滚于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什么关联,但每个人存放真我或者实现自我的角落都各不相同,就像有的人寄情于文学有的人活在二次元。不做评价,只想静静地看看。

以搖滾樂迷的率性,通過紀錄片的方式,對中國搖滾時代做了一次大回顧。由一無所有,到冷暖自知,到黑色夢中,大陸的第一代搖滾樂手創造出如流星閃耀的理想年代,旋即遇上MP3和商業主義的大環境第一代也成為被背棄的一代。但崔健、竇唯、何勇、張楚這群孤獨的人一點也不可耻,經歷了理想破滅,過來人道出時代的精神狀貌;他們如今還是不折不扣完整的音樂家,走在上帝保佑吃飽了飯的人民之前。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