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阿兰·德龙 / 莫里斯·荣内特 / 玛丽·拉福莱 / Erno Crisa / Frank Latimore / 罗密·施奈德
导演:雷内·克莱芒
语言:法语 / 意大利语 / 英语
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编剧:雷内·克莱芒 / Paul Gégauff
类型:剧情 / 惊悚 / 犯罪
上映时间:1960-03-10
别名:太阳背面 / 阳光普照 / 紫色正午 / 阳光明媚 / Purple Noon
用户标签:法国,犯罪,AlainDelon,法国电影,阿兰·德隆,意大利,1960,RenéClément
片长:118 分钟 / 115 分钟(法国) / 110 分钟(匈牙利)
imdb编号:tt0054189
汤姆(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是一个穷小子,最近,一桩好差事找上了门,好友菲利普(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的富豪父亲找到了汤姆,希望他能够替自己找回成日在外风流潇洒的儿子,作为回报,汤姆将得到价值不菲的报酬。
循着菲利普的踪迹,汤姆来到了拿布里,见到了菲利普和他的未婚妻玛奇(玛丽·拉福莱 Marie Laforêt 饰)。菲利普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汤姆十分羡慕,玛奇的美丽和温柔更是摄取了汤姆的心魄,一个邪恶的念头应运而生。一次出游中,汤姆设计杀死了菲利普,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汤姆又杀死了菲利普的好友。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汤姆终将面临审判。
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小说《天才瑞普利》改编,1999年安东尼·明格拉翻拍同名电影。这部1960版更侧重于表现汤姆的行动力而非犯罪心理,也适当减少了菲利普和汤姆之间暧昧的同性关系,两部不同导演年代相差40年的同一个故事给人非常不同的感觉,阿兰德龙那时颜值无敌却感觉演技略显青涩,马特达蒙的瑞普利则更能让现在观众找到共鸣。一个跨越阶级的穷小子代替了菲利普获取大量财产享受到富人阶级的生活,为止花费了不少心思,改护照本照片伪造钢印,模仿签名,到被弗莱迪发现引起怀疑后淡定的第二次杀人,各处留下假证剧糊弄警察,在几乎要成功瞒天过海时,结局船上绳索勾住的尸体却暴露了一切,此时导演给出来一个开放性结局,让汤姆去接警察电话,不管是事情败露还是他又一次靠聪明才智逃的生天就留给观众自己思索了,实在是太精妙了
8.5/10.第一部克莱芒。“首杀”被当作剧作割裂点。前段,炙热滚烫下的古铜色肌肤,潜藏积蓄式情绪演变。源自于艳羡、嘲弄与欺辱,以及自负心态衍生的缜密。灿烂千阳与蔚蓝汪洋填充背景,将正午的罪恶行径,化为一把尖刀捅破表象伪装,是为阶级对立中的极端演化,自我独立催生的《冷酷祭典》;后段,喧哗闹市中的游离个体,易身无间的始作俑者。于低机位下行走,再犯罪处精密细节,被镜头以隐蔽/偷窥视角投射于场景中央,内心的冷静机敏被外延至影像周遭。比起《天才瑞普利》更多一分性感乖张,小伎俩堆叠显灵动自然;却少一分高智意味加持。相较二者更喜法国原版,更喜德龙。PS:《怒海沉尸》实则不如称为《碧海浮尸》更为准确。
国语配音听着分分钟出戏,腔调夸张音色相似,好几个片段里压根分不清楚是男一还是男二在讲话。不过无论是这部老版的《天才瑞普利》还是99年明格拉的版本似乎共同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瑞普利(阿兰德龙)或者Dickie(裘德洛)有怎样截然不同的人设,当他帅到惨绝人寰时,过于夺目的光环都会使他的人设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阿兰实在是英俊潇洒惊为天人,太难让人对他产生任何厌倦的情绪,相比之下或许马特达蒙更适合饰演这种有心机的穷小子角色。同性元素的抛却使老版丧失了情节上的冲突,瑞普利这个角色也少了一点值得玩味的感觉。
《天才雷普利》的原版,也是经典了。在1960年的时代背景下,更有意义:这种对角色的去道德化让人将注意力放到个性和审美上。不过,与《天才雷普利》聚焦于主角内心黑暗不同的是,在这片里还刻画了二男一女的复杂关系,这本身又像是1960年代青年解放的先声。当然,在西方文化中,这片的主题难免涉及到身份认同问题(“he kills you to be you”)。p.s.片中给人的一个印象是,1960年的意大利城市都颇为老旧,大概远不如同时期的美国和法国城市“现代”,也难怪成了他们的廉价游乐地。
可看性极强。阿兰德龙的眉头多数时都皱着,做下案子的时候眼珠子比海水都清澈,睫毛的阴影是烈日的赠礼,他真的太好看了,一个娃娃一样的人做着最恶毒的事,真是极致的吸引力啊。当年做警探也是非常classic,全靠一双脚,真是現場百回…这一版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阴影,毕竟美貌当前,而且这里的爱情我读不到那么多卑微和隐忍,我觉得Tom只是在东西在眼前的时候紧紧攥住罢了,这是他的身份赋予他独有的能力
六零年代阿兰德龙版的法国天才瑞普利。不得不说,不同国家的电影的确带有不同气质。法国人对这个故事的展开散漫,生猛,赤裸裸,没有过多的细枝末节的打造,但人性,欲望的呈现更加直接,仿佛可以闻得见海风腥味和血肉的热辣味道,也许是二十多岁的阿兰德龙太美,太阴邪,太惹火,太深刻的撩拨人的罪恶欲望的原因。他浑身的无耻迷人暗黑算计的无底线混混恶棍气质实在是影史奇葩独一支,但又是如此的真实。
四星半,几个对德龙的特写真的啊啊啊我要是女主恐怕早就出轨了【不 看的时候挺希望他最后不被抓,后半段整体氛围很像《电话谋杀案》,男主以为自己十分机智已经得逞了最后神反转一群人:你来啦.jpg,我差点以为这部电影也是被海斯法典管着的
99年版对人物做了很多改动,这版设定更简单,这里的富家公子不蠢不滥情,瑞普利更狡猾更坏更果断,纯粹为色为钱起杀心,抢了你的钱睡了你的女人。不像马特达蒙那么内心且还有复杂情感暗示。老版阿兰太好看了,说他打扮一下伪装富二代非常可信了,女主也很养眼。不过结局尸体居然没有处理掉有点不可思议哈哈。
克雷芒版的Ripley,致郁的气质一如既往,美丽的色彩配上胶片的质感,印象很深刻,摄影华丽,气氛梦幻迷离,可以窥出日后克雷芒导巴黎战火的一些个人痕迹,阿兰德龙帅到让人无暇他顾可惜叙事上有点心不在焉,人设说推就推,想通过多线剪辑营造悬疑气氛,但剪辑点的选取和镜头的推移对紧张感的塑造都不够
日色搖弋,藍海血色,這孤絕色調,美得我瞠目到乾澀(聽說CC藍光和日版的「藍」還有所不同,有機會要買日版的碟來看)。一出奧德賽出海也似的道德寓言,善則善也,沒什麼新意,只要是這類關乎人欲之荒野的影片,我都有覺得無新意就無聊,因為實在太多,但AlainDelon帥得太過分了,可以補償嘻嘻。
从这部第一次改编到之后1999年马特达蒙和裘德洛那一版,都在改编上有意删略了汤姆雷普利的同志身份,所以存在于他和迪基之间的关系本身是很有趣的……这种蛇蝎美男子形象,也是传统悠久;而海史密斯自身的同志身份也反应在她几部小说里,像希区柯克改编的《火车怪客》;那时的阿兰德龙,真是天之骄子!
从一开始的罗马街头就被吸引住,仿佛看到流氓版的《甜蜜的生活》。而后的地中海风情,60年代意大利色彩,和精妙的悬疑设置,以及阿兰德龙惟妙惟肖的演绎,都极大地给这部影片增添色彩。四星是因为结尾的过于强行设定,这种碍于道德感而制造的正义结局,其实对影片是有伤害的,除此之外,都挺不错的。
比起99年版本,我觉得99年的更好!完整缜密,特别是结尾,神来之笔啊。但两部风格完全不同,也无需比较。这部是欧洲电影的狂野奔放欲望饱满;99年的有点后古典主义的哀歌,有悬疑范儿。阿兰德龙真是英俊非凡,富家子反而粗俗无聊也不好看!都说马特达蒙丑,但很符合一心向上爬的小人物的形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