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驴子巴特萨电影

 
电影译名: 巴尔塔扎尔的遭遇 / Balthazar
影片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豆瓣评分: 8.3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犯罪
上映年代: 1966
影片时长: 95
更新时间: 2018-10-01 15:45
浏览次数: 47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驴子巴特萨电影演员名单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Walter Green , François Lafarge , Philippe Asselin
驴子巴特萨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Walter Green / François Lafarge / Philippe Asselin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语言:法语
地区: 法国 / 瑞典
编剧:罗伯特·布列松
类型:剧情 / 犯罪
上映时间:1966-05-25
别名:巴尔塔扎尔的遭遇 / Balthazar
用户标签:法国,布列松,法国电影,Robert_Bresson,罗伯特·布列松,RobertBresson,1960s,1966
片长:95 分钟
imdb编号:tt0060138

电影史上极其异类的电影.
  全片的主角竟是一头驴。透过驴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这个世界。驴在不同人的手中被虐待、被贩卖,最终被杀,透露出来的却是同样的主题。

驴子无言,隐忍,随波逐流,遭遇了被转让,被打,烧尾巴,高负荷拉磨;它是不打不动的陀螺,没表情,和片中满脸冷漠的人类很像,导演或许在模仿它的视角吧,所以人类世界跟着丧失色彩;当驴子看到笼子里的动物们时,它凝望,看的认真,它在为自由沾沾自喜吗?还是在悲悯?可它见到太多人的悲剧,还会为笼中物悲悯吗?这些人有:偶尔爱它,偶尔不爱,逐渐自我放弃,身体换粮票的女主;烧他尾巴,惹是生非,无所事事的渣男;抽它,被认作杀人犯,后来中彩票转运,见证荒诞人生的酒鬼;饿它,只信钱和自己的吝啬鬼,后来娶了不爱他的女主;以承受痛苦责任为乐的好面儿男人;驴子在随波逐流中,见识了这些有价值观,麻木践行自我意志,活在各自世界里的人类,可因为各自的命运相交加持,又显得愈加荒谬;比起驴生,人生精彩吗?当然!可在驴看来,却是黑白…

驴子巴特萨剧照

第一部布列松。用过多的言语去分析他的极简主义可能本就是个悖论。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天主教的背景,不难出一篇小论文去探究这部由无处不在的隐喻基督的意象组成的作品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布列松电影的威力完全掩盖了这一切,任何超验主义的解读在绝对的影像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布列松的剪辑、音效以及画外空间的使用创造了一种持续的灵魂跳动的节奏,犹如圣经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原始震撼。如果你一直体验的是这种节奏而不是关注隐喻,你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一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于后者感受到的结尾,而我恰恰也在这种感受过后紧接着意识到了这个结尾所包含的、以及前面所有我忽视掉的隐喻,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ambiguity就这样顺势而生。然而了解基督教的我本不该忽视它们,如果并不是我迟钝,那足以说明布列松的影像有多么可怕。

驴子巴特萨剧照

巴特萨目睹了各种各样人与恶之间的关系,有人受制于恶成为作恶的对象,有人受制于恶的引诱而成为作恶的人,有人旁观他人作恶却只能失意无奈,有人不明所以执意作恶。种种作恶在巴特萨默默的目光注视和身体的衬托下,显得尤其为*人*所有。动物的无辜既反衬出独独为人所持有的蓄意,也比照出了另一些人如巴特萨一般在恶面前的无辜、无奈与难有作为。我觉得整部电影尤为神奇发光的是每当巴特萨的目光和舒伯特的配乐出现在作恶现场时,都有一种冷峻但浪漫的气氛被营造出来。事物本性的展现往往都带着某种浪漫的色彩,如果我们接受导演提供的预设,即人的本性体现在与种种恶的纠结之中,那么对恶的展现自然也应带着某种浪漫的色彩。捕捉到这种看待人类的视角并营造出相应的气氛,真是绝妙。

驴子巴特萨剧照

太克制了。看到很多熟悉的片段,隐约记得小时候在点播台看过,似乎是对封面好奇,硬生生地在点播频道看了1.5遍,自然是不懂在说什么的。不然我不会连名字也不记得。说起来小时候无聊到什么都看,点播台又老是放这些伯格曼费里尼这些黑白老片,根本看不懂,以至于我一直觉得电影就是让人看不懂的东西。直到学会上网,有了选择权,习惯性地挑些看得懂的青春爱情片kill time,当然那些类似“贱女孩”的片子,无脑就能看完,可看完了也没什么意思。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电影提不起兴趣呢。现在,心智健全了,再来看自己想看的电影,然后发现自己曾经看过,这是多奇妙的际遇啊。现在的音像与往日沙发土豆时期看过的音像重叠,就好像一段早已忘却的记忆失而复得了,令人兴奋。

驴子巴特萨剧照

“如果你想 我可以给你一个吻”//他们热爱无法回避的痛苦 超过对身边人的喜爱 甚至可以说是享受 可能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吗啡引起精神的麻痹//而选择以痛苦折磨自己的人 或者类似苦行僧 当受尽磨难的他们再看向别的任何人事物时 很多时候会带有一些无法遮盖的慈悲与悲悯//各种意义上的沉默充斥着布列松的电影 从画面到声音到主题内核//说来驴子真的很适合布列松的模特儿理论 但它依然不完全受人控制 成为布列松镜头下最有表情的主演//观众被代入“法国最伟大的智者” 被鞭笞被催促被枪击被拳打脚踢 从“智者”的视角观察这个愚蠢的世界和变态的混蛋们 或是与它对望//布列松作品中永恒的悲剧性

驴子巴特萨剧照

充满了情感的跌宕和人生的五味杂陈,但布列松却以极其克制甚至简化叙事的形式加以呈现,其中的情绪流动和人物关系必须要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和想象力去捕捉和填补,布列松以此达到和观众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是叙事的“留白”,布列松的声音运用亦是如此,简洁自然却又充满巧思,通过对某个自然音效或人声的强调达到与叙事的进一步结合,“音乐”的作用被极大削弱,只有舒缓轻柔的钢琴曲悄悄出现过几次,但足以衬托情绪;以一头驴来观察这个世界,看似荒唐可笑,但却又保持了现实的客观,让人类的世界看上去更加复杂丑恶,而驴子的世界如此单纯,但它的结局却是不可避免的死亡。

驴子巴特萨剧照

7.8 这个故事难道不和布列松的艺术追求相悖吗?驴子是带冷漠视角的,极简主义的间离效果和视角的平视意味着布列松在镜头之间的精工是无意义的。试问一只驴子会在意手足特写在两个镜头之间的调度与构图吗?同样,驴子如果代表了观众的角度,那么老布到底是在用驴子化身观众去除主观性还是在用省略强调主观性。毕竟你不认真看,不像个人一样的思考,这些简单的单个镜头是没有完整性的,这些木偶一样的角色是没有心理逻辑的。尽管老布的摄影依旧那么精巧,甚至有诗意,但是上帝还是凡人,圣徒还是罪恶没有被区分开,观众就是原罪的受难者。

布列松的极简主义,把事件因果逻辑与人物的心理起承转合都大幅度省略,让叙事极具跳跃性,配合着极少的台词,克制的镜头和舒缓的配乐,有了一种别样冷漠的氛围出现,让这个世界的压迫,欺凌和冷漠有了心理上的感知,驴子和少女的命运成为互文,都被迫随波逐流,不断得到失去流转,默然承受,见证了种种人的贪嗔痴恨爱恶欲和资本主义的无解循环后,最终死亡成了唯一解脱的归宿。只是少女带着主动,驴子的死依然被动,在田园牧歌的羊群里,格外祥和,宛如一个体验人间苦难的圣徒回归伊甸园,带来了几分宗教上的意像。

看着阿驴身体逐渐冰冷,我竟觉得比看着人族死去更加沉重。或许驴只是驴,只按动物天性生活,没有痛苦这一感情,只有痛这一知觉,却是周围人的人性映射到它身上,为它赋予了感情、意识、思想,看它是什么,便倒映出看的人是什么。驴那么麻木,像是来普度众生的耶稣,驴是它,玛丽也是它,所有困苦中的逝去的都是它,它即众生万物。布列松的极简镜头,沉重得来,还可以在面无表情中透露出丝丝幽默,他的电影是真正的视觉艺术,只有骨架,或者说骨架都不是,只是关节,却能把故事展现的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氛围

动物的视角。以小见大:作为无言旁观者的最没有反抗能力的驴,目睹了人性和人类世界的肮脏阴暗。正如布列松所说,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视角。驴子与其他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互相凝视的那段让我印象好深,还有男主谈情说爱放活泼的广播音乐等等...老布拍了一个既有幽默喜感又沉重绝望的宗教故事。老布喜欢未雕琢的年轻的非职业演员。她的片子里的女主都有一种脱俗的清美。对了,非常怀疑贝拉塔尔拍《都灵之马》前看了这部——某些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灵性、有感情的,被虐待了宁愿选择不吃不喝等死

印象中《圣经》中上帝曾指示驴子与先知沟通,而布列松用驴子的目光来代表上帝的凝视,所有罪恶的发生都被上帝看在眼里,驴子也是个典型的受难形象,饱经鞭挞却任劳任怨,最后落得个曝尸荒野。道德批判的意味太重,也太沉重,66年戈达尔都快闹革命了,布列松却还在维守宗教的价值,批判灵魂的堕落,现代社会已经很难再去理解这种近乎自虐的宗教理念了,但关于信仰、道德的严肃呈现却是精神世界的必备养料,这可能也是布列松、塔氏、马力克等人的珍贵之处吧。

具象事物当做符号来用,就一定出现这样的争议,观影者凭什么一定要将它代入成创作者的意图指向?驴子用牛马猪狗一样可以代替,也就是说它本身没有特殊性,全被当成道具来用,这样有意思吗?明明有清楚的叙事角度,偏偏用干枯的拍摄形式来完成创作,影像追求文学的意象化本就是一件冒险的行为,文字是符号,联想空间巨大到无限,但影像是实在的拼贴,对于电影来说,空中找空并不一定可取,满中找空才更像是电影的独特之处。

一开始会因为极简的叙事风格有不适应的感觉,但是到最后 Balthazar 倒在羊群的那一刻真的全身鸡皮疙瘩起来,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0 in A major, D 959 II Andantino 更给全片增添一丝诗意。是因为自己最近陷入 Nihilismus 不可自拔吗,为什么看什么影片都感受到了深深的 Nihilismus...难过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