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梅·扎特林 / Birger Malmsten / Rune Andréasson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语言:瑞典语
地区: 瑞典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 Dagmar Edqvist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48-01-17
别名:Night Is My Future
用户标签:英格玛·伯格曼,瑞典,IngmarBergman,伯格曼,1940s,Ingmar_Bergman,1948,瑞典电影
片长:87 分钟
imdb编号:tt0040622
伯格曼最早期的作品,显示了他的风格。他让主角在经历了长期的黑暗和绝望的煎熬后,对爱欲的渴望成为继续下去的动力源泉,情欲的饥渴和需要便顺理成章,成为治疗现实创伤的唯一灵丹。
地狱之旅,放大的眼睛,鱼,浓雾中的沼泽,表现主义式的“还魂”(退化),在影片之中,失去视觉的Begnet不得不回到孩童时代重新成长,重新获得主体性,与男性权威。如何在电影中表现盲人的知觉?伯格曼在《黑暗中的音乐》给出两种不同的方式,取代触觉的视觉,以及过于灵敏的听觉。音乐是某种超验性的拯救,出现于教堂的管风琴之中,即使Begnet并不是教徒,如同前半部分的触觉,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视觉曾经变得不重要,此时,关键的信息完全诉诸听觉,影片的声音模仿着一个没有视力的,听觉异常灵敏的盲人,当Begnet在餐厅弹奏钢琴时,杂音一度盖过了乐音。触觉的回归,妻子形象的Ingrid,而不是母亲。
“所有的猫在夜晚都是灰色的”,所有的爱在苦难面前总是备受锤炼的。以超现实梦境开篇,恐惧映衬现实,置身泥沼一如身心遭遇的羁缚,雾气笼罩的夜景又似迷惘未来的困惑。伯格曼让主人公在经历长期的肉体煎熬之后,以真挚恋情的唤回实现精神的自我复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仅存在于风格尚未成形的早期作品。|少女&老妇同置一镜的时空瞬息感。(7.5/10)
所有的猫在黑暗中都是灰的,所有人在黑暗中都是盲的。开头越来越伯格曼风格:濒临死亡时的超现实梦境,对寂静黑暗的极度恐惧。音乐的舞蹈,爱欲的向往,最终得到灵魂的释放。对光线的使用惟妙惟肖,单单黑白两色也可以调度得如此微妙。以伯格曼日后少有涉及的社会现象为主题,却发现也是女性的觉醒
伯格曼在这部电影之前已经在剧院上演了他自己的戏剧《白天结束得早》、《为了让我害怕》,而他创作的电影剧本也交给了居斯塔夫•莫兰德进行拍摄。《黑暗中的音乐》一片十分感人,在瑞典获得了成功。影片忠于前几部电影的美学风格,在失明的象征意义的强调下,创造出一种不乏意味的电影拍摄方法。
伯格曼的早期作品。除了片头梦境有些吊诡之外,大体上中规中矩,一个关于爱情和欲望的故事,再加点关于阶级的思考。很多段落都拍得很甜美,可是整体上它却不是个甜美的片子。其实我真是为了主人公们看完的,怎么会那么美。尤其是女主角,黑白片里都能感觉她金发闪耀的光:)
1.皆言不似伯格曼,难不成非要有个伯格曼模式。2.我在此寻见了《失明症漫记》的最诗意表达。3.超现实梦境:漩涡、鱼缸、潮水。4.痛苦和遭遇皆为上帝计划。5.镜中人:少女与老妇。6.盲行于雾蒙蒙夜幕,衍生黑色电影氛围。7.终以爱为光明去化解黑暗,太积极鸟。
伯格曼第四部。梦境。此后影片中很难见到的阶级叙述,以及基本不再出现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盲人学校)。夜间的雾气,后来被伍迪艾伦在[夜与雾]中精确地模仿。剪辑中比较注意绕开“视线剪辑”。对粗鲁的下层人民的表现大约是从他师父斯约斯特罗姆那儿来的?
3.5。柏格曼早期電影,第四部。商業性較強烈的一部。看的很輕鬆。難怪據說也是他早期幾部裡票房最好的。但太不像他了啦,少女漫畫畫風的柏格曼不敢認!勵志正向的愛情故事,跨越身體與社會障礙的戀人。導演在此部略有提及階級議題,也是罕見
3.5。這真是........非典型而陌生的溫馨柏格曼。於是完全聚焦於♥Mai Zetterling,大約是80%的Emily Blunt調配20%的Ingrid Bergman。
3.5星!眼睛的大特写、敲打铁块声、泥潭、金鱼、女性、水,陷入现实、绝望与黑暗之中。探索盲人视角,强化触觉与对声音的敏感,影像上避免正反打,避免对话剪辑时人物间视线上的对视交汇。
3.5。這真是........非典型而陌生的溫馨柏格曼。於是完全聚焦於♥MaiZetterling,大約是80%的EmilyBlunt調配20%的IngridBergman。
开了个精彩的头,结尾10分钟,感觉像想不出来剧情硬凑个欢乐结局,明明是个悲剧,偏偏要掰成个喜剧..使人对整部电影产生不合理的印象..不过前面都很精彩..60分钟的好剧本.
如果努力一点就能收获渴望,为什么不呢?但无边失望总会困扰,你努力一点,离失望近一点,再努力一点,就离失望更近,你的努力似乎都只为了和失望遇见,你还会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