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Véro Tshanda Beya Mputu / Gaetan Claudia / Papi Mpaka / Nadine Ndebo / Elbas Manuana / Diplome Amekindra / Célestin Mokono / François Kasonga / Prince Mbasi / Ferdinand Minga / Aziza Kengumbe / José Lusala / Plaisir Mumbula / Nathan Mulumba / Claudine Lumbu
导演:阿兰·戈米斯
语言:法语
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 塞内加尔 / 德国 / 黎巴嫩
编剧:阿兰·戈米斯 / 奥利维尔·卢斯托 / 德尔菲妮·金克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17-02-11(柏林电影节) / 2017-03-29(法国)
别名:
用户标签:2017,法国,剧情,塞内加尔,柏林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7柏林,法国电影
片长:123分钟
imdb编号:tt5980798
塞内加尔导演阿兰-戈米斯第四部电影,影片故事发生在刚果首都金沙萨,在那里,单亲母亲菲里希黛每晚在低廉的小酒馆驻唱,结果儿子萨蒙突然遭遇摩托车事故面临截肢,让这个贫穷但骄傲的女人被迫到处筹钱为儿子手术,过程中她获得了杂工塔布的帮助,也更多遭遇了别人的冷眼和羞辱。最后儿子没有摆脱截肢厄运,菲里希黛该怎样从巨大打击中走出来..@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阿兰·戈米斯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阿兰·戈米斯
好像是第一次接触非洲电影,整体调子比较慢,可能跟非洲的生活节奏有关。前半段还在规规矩矩传统叙事,后半段就开始梦境与现实穿插了,黑黢黢的梦,景也黑人也黑,我啥也没看清......片中的音乐非常非洲,更喜欢那段能抚慰情绪的塑料交响乐。都说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在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生活融进我们的意志,多一些接受呢?女主借助音乐发声,最后也终于在梦境中为自己找到了出口。
手持摇晃大特写很喜欢, 演技特别真实。整个电影的感觉是纪录片一样的真实。前半部分节奏挺好, 后半突然慢下来还夹带了些超现实的场面。在看的时候也一直在想这个剧本在其他国家会是怎样,这个人本身在各个国家又是怎样的。并且在想少点这些标签化的电影什么黑人什么种族,去关注关注个体个人本身,发生在任何国家都会有同处也会有不同处。这是艺术本身,去挖掘一个东西,不是感觉像东拼西凑的起来的一样。
9.5分。Tolookistolove.而电影的镜头就是一种关怀、重新审视以致爱慕。心水KasaiAllstars的融合音乐。这是一部可以看了再看的影片,第二遍看时才发现其中的妙处。混乱暧昧天真诗意。余韵醇香。沉重的现实,轻盈的舞蹈。享乐的及崇高感的音乐。#冷门低分佳片#别跟我提什么政治正确02/22-27/2017
《菲丽希缇》从开始到最后,女主一直陪伴在霍金身边,陪伴、理解和包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爱,仅仅是在眼含泪水地在镜头之内,仿佛已经概括了一个女性的所有,柔软、敏锐、哀伤以及希冀的情感,银幕上的她令人动容,很奇妙的观影体验,后半段完全没有了剧情,也有一些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做梦的段落似懂非懂的,扑朔迷离。
菲丽希缇话不多,梦境里面那些虚虚实实像是情绪宣泄的出口与心境转变的见证。如果不给观众看故事上也说的过去,但是有了的话电影就更多层次也更有话题性。女主的梦境也表现影片的刚果独特性,在非洲唱传统歌曲的人会与夜里的灵魂相遇。同时,在梦境里遇见的动物OKAPI只有刚果金有,也意旨影片的民族性。
修不好的冰箱,失去舞蹈的腿。哀愁浓郁的化不开,那就丛林相会吧,或者一醉解千愁。废镜较多,手持的影像特写的脸,人物时不时目光直视发达地区的观影人群(电影节上当然也是某种权力的载体),这种直视的目光的游移,是对更好世界的模糊的质问。但仅此而已,现实主义和诗意都难以挣脱,更谈不上升腾。
政治正确的三大节竞赛片,黑人单亲妈妈为儿子筹措手术费的故事。但是你懂的,充满发达国家制片方对第三世界的意淫,如刻意展现贫富差距卖惨,还有与主线无甚关联的群众闹市围殴小偷,都显得猎奇而狡猾,再手持自然光也不真实。更何况,后半段和冰箱修理工的感情拖沓又无聊,删减半小时不会有任何损失。
手持的大特写用在非洲~~黑人身上蛮要勇气的,不是我歧视,是真的不太能欣赏这样的美。偏偏电影过半,开始欣赏菲丽希缇的美了,前半段单身要强的她经历生活的暴击,不苟言笑的菲丽希缇在后半段变得平和,她剪去了头发,平静得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她笑了,于是我发现这个壮硕的非洲姑娘真的是漂亮的。
说实话越来越不懂三大电影节了。这么自恋的作品也值得肯定么?前半部分还算是一个披着纪录片外衣的一个小故事,后半段真是随时随地都该停止。听导演的讲述更是可怕,喜欢什么就放入电影注定是失败的啊。。。非洲裔导演顾影自怜的能力一点不输国人啊,看看去年的月光男孩和这一部就彻彻底底明白了
与高度生活化的形式感相反差的是相当好莱坞式的故事展开,感觉镜头里的人和环境如此陌生而面临的困境都又如此陈辞滥调到落入窠臼,整个人物状态相当木讷,几段梦境和唱歌的暗示更显出一种精致的平庸,后段人物的转变算是恰如其分,但也算不上细腻,甚至和前段人物状态呈现太大反差而令人不适。
相对于类似达内兄弟通过事件对个体及社会的投射,本片试图表现出的个体与社会环境以及自然之间存在割裂感,不同维度的表述过于牵强。充斥着大量平庸的近距离跟拍。女主的演唱到ArvoPart的音乐反映出个体至宗教间的升华与净化过程。影片后半段因缺乏事件解决前的张力而显得拖沓疲软。
很音乐性的电影,除了卖惨还是拍出了贫淡生活的诗意。在小酒馆浓郁的非洲韵律下吟唱,看着天天撩自己的电工大哥在台下发着酒疯撩着妹,屋里躺着个不说话的断腿儿子,还能剪掉脏辫保持桀骜微笑的态度。虽然脏乱差,物质贫乏到二手冰箱一直修不好,但不得不说刚果生活还是很朋克。
手持摇晃大特写还挺喜欢,演技亦如纪录片一样自然。前半部分节奏挺好,后半突然慢下来还夹带了些超现实的场面。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把剧本搬到不同国家又会是什么感觉。真希望什么黑人电影,政治正确这种标签都消失。艺术上平等才是最大的尊重。2017JIFF0429전주C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