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方形电影

 
电影译名: 抓狂美术馆(台) / 方寸见人心(港) / 自由广场 / 方块 / 魔方 / 广场
影片导演: 鲁本·奥斯特伦德
豆瓣评分: 7.7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142
更新时间: 2018-09-10 17:12
浏览次数: 55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方形电影演员名单
克拉斯·邦 , 伊丽莎白·莫斯 , 多米尼克·威斯特 , 泰瑞·诺塔里 , 克里斯托弗·莱索 , 玛丽娜·希彭蔻
方形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克拉斯·邦 / 伊丽莎白·莫斯 / 多米尼克·威斯特 / 泰瑞·诺塔里 / 克里斯托弗·莱索 / 玛丽娜·希彭蔻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语言:英语 / 瑞典语 / 丹麦语
地区: 瑞典 / 德国 / 法国 / 丹麦
编剧:鲁本·奥斯特伦德
类型:剧情 / 喜剧
上映时间:2017-05-20(戛纳电影节) / 2017-08-25(瑞典)
别名:抓狂美术馆(台) / 方寸见人心(港) / 自由广场 / 方块 / 魔方 / 广场
用户标签:瑞典,2017,金棕榈,戛纳,剧情,黑色幽默,喜剧,法国
片长:142分钟
imdb编号:tt4995790

Christian的是一位离异的父亲,他非常享受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他在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策展人,工作很受人好评。不仅如此,他还是驾驶环保电动汽车,捍卫人道理念的活动者。他正在策划一场名为“The Square”的装置展览,旨在激发参观者内心的利他主义,并唤醒他们对下一代人的责任感。但Christian并无法真正接受自己推崇的理念:当他的手机被盗后,他的反应让自己也感到汗颜……与此同时,博物馆的传媒代理行为The Square推出一项令他出乎意料的宣传活动:这令Christian措手不及,更在他的内心激起一场存在主义危机……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鲁本·奥斯特伦德第75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部电影没有传统的三幕式结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表达目的。开头便是将象征英雄主义的骑士雕像摧毁,square艺术取代了单一的“主义”,虽是一个条框清晰的方形,面临的解读是多元的。该电影也对传统电影的解构,没有对一件事情进行线性叙述,矛盾张力也不在一个主题上显现。这部电影的叙事片段化,科技和实时媒介剧烈地影响着人的注意力机制。主角并不再被一件重要的事情牵连:不管是性爱,社会重大事件或文化艺术。这也正是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的关键,不投入太多的代价的结果就是没办法衡量判断该事件对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说本身就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空洞的性爱,值得怀疑的上下属信任,观众猎奇的浏览量,这都短暂且虚无。片中唯一对自己感受诚实的是小男孩,钱包和手机怎么到他手上的不清楚,但是他不在片头博物馆前的作案三人里。

方形剧照

挺聪明的 but the film never escapes the hypocrisy that it so vehemently satirizes. To that end, Ostlund’s Force Majeure is a much better work. But this sort of big, flashy European satire is a very nice palette cleanser indeed, hence 加1星

方形剧照

奥斯特伦德拍的东西完全长在我的审美上,讽刺人类的虚伪和不堪,想到前几年看的《游客》讽刺婚姻,最近看的《方形》讽刺政治正确,当对弱势群体过分纵容的结果反而让人会被反噬,另一个视角蛮有趣。正好想到之前听刘瑜老师讲作为西方世界优等生的瑞典,近年来极右政党民主党支持率逐渐上升,背后是瑞典接纳大规模移民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不仅政府财政难以支撑,还出现手榴弹爆炸案上升、圣战输出量增加等问题。结合这部片子,就在想导演的思考是否也有这个背景。

方形剧照

评论区里有一句话—“看不到你的底线,我没办法和你说话。” 试图保持文明的听众、贫民区的居民、较真的美国女记者、无家可归者和街头骗子,虽然大家都有同样的劣根性,但是先天的或后天的条件,让部分人赢得了到更高阶级的入场券,这就是等级的不同。不同的等级,生活规则“应该”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影片中“Square”的策展理念是带着很乌托邦式的期盼。但事实上,整部电影就在不同的等级社会的并行与冲突中推进。

方形剧照

在某某方形的世界里 偏安一隅并浑身散发优越感的克里斯蒂安 被其他的方形世界的人, 物, 事的不合逻辑所击溃。这个曾经给他安全感的方形 现在却成了他最想逃离的地方。也许我们都期待具有“预测性”的丛林法则。那种原罪只有在方形中才得以忘怀 披着“方形”盛装的我们听到ave maria后 才会退去兽性,像孩子似的安静地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西方的方 东方的圆 和而不同 微暗的日子里 浪花皎月 愿每个人都可自我和解

方形剧照

17年金棕榈的获奖影片,这是将艺术与人类文明相结合的片子,人的各种情绪导致的行为冲动的深度剖析,为的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宴会上的那一出挑逗,大家开始都不敢发声,直到最后才有勇气群起而攻之,挑出了人性的弱点,也看到了一丝人性的曙光。男主从烦躁到后悔也正是反映了欧洲宗教的主流价值观。碎片化的剪辑、极简的背景音乐、现代幽默,让这部电影犹如一件艺术品一样前卫,人们透过这件艺术来窥视自己。

方形内,展馆中,有些石堆放在灯下便成了艺术;方形外,大街上,有些呐喊经历人群便沦为虚无;当病人参与访谈,在弱者的名义下污言秽语也可以让步;当野兽步入晚宴,在异族的形态下禽兽行径也应该臣服;画下一个方形,在内依着地位承担关爱的责任,在外随着群众不管不顾;摆出一个展览,在内顶着艺术接受众人的称赞,在外攻击乞丐引发众怒;方形内泛滥着屈己的善意,沉默不语的宾主,却不知朱门之外,几多乞丐在啼哭

让我们来讨论边界。博物馆沙龙的上层人故作姿态的想要模糊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可以忍受秽语症妨碍公共秩序,他们可以在宴会顶着艺术的名义来容忍野蛮。放佛人与人之间真如同方块导语所说的那样众生平等,同权同责。但是当面对不同阶级的真正的同胞时,边界清晰的如同博物馆暗夜中的LED方块。不知道这电影打了多少“上等人”的脸,虚伪是人类脱不下的面具。

配乐YoYoMa的AveMaria实在好听。看完之后跟林老师大概讨论了一下里面那个「行为艺术」。我坚持认为这不能当做行为来看待,因为我们在看的仍然是一个观众的反应已被预置了的filmrepresentationofperformance。就电影本身来说至少这个题材已经相当的有趣,里边好多讽刺虽然说都挺老生常谈的了,仍然会在看到时会心一笑吧。

看到那组“沙堆”时,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悲凉,像一小块一小块坟(坟里装满了空啊);他和安那场谈论戏真好看,比看的还好看;宴会“野人”表演,时刻要爆发暴力,女人一开始喊救命 无人肯救 戳破虚伪和自私;男孩为讨回公道 不搞事情不休 男主最终道出中产的困境;全剧有张力 摄影好棒 无意义的发音好好听 看完后最不忘的就是“发音”了

人人都处在方形之中谁又曾伸出过手呢所谓的上流社会被黑出翔,他们自私,自大,自以为是,虚伪,懦弱,金玉其外。主角两次爆发全是针对小孩子名流的晚宴一群人唯唯诺诺的被野兽压制,约个炮不敢留下避孕套,道个歉要把责任归咎于社会,为了推广宣传不惜挑战大众底线博眼球,本身就是一坨屎的人也不算是黑他们,无非是把肚子里的屎踹出来而已

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原来可以被介绍语中“存在的危机”解释,实际还是后现代语境下中产阶级危机变形。很喜欢电影中的摄影,镜头总是不平衡的紧,这种紧尤其在开篇偷手机事件中让人想到了《毕业生》开始的镜头,人群与个人的关系被放大;展览馆分裂的艺术形式,电影分裂的叙事,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分裂。

到处都充满了讽刺,也让人觉得导演的三观很强大,而男主角本身就像是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缩影,看得非常有代入感。和鲁本·奥斯特伦德自己的前作《游客》比起来,这部电影艺术感更浓,令人意外的是,全片看下来让人觉得很有罗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静》的味道,只可惜有些桥段的表现手法还是过于直白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