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安娜·莫格拉莉丝 / Zachary Knighton
导演:Philippe Grandrieux
语言:法语 / 英语
地区: 法国
编剧:Eric Vuillard / Philippe Grandrieux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2-10-10
别名:A New Life
用户标签:法国,2000s,Philippe_Grandrieux,情色,PhilippeGrandrieux,法国电影,2002,Grandrieux
片长:102 分钟
imdb编号:tt0310313
一位驻扎在科索沃名叫西穆尔的年轻美国士兵被派遣到索非亚三天。全程乘坐夜班车,陪他一起的是罗斯科。他和其他士兵安顿在罗迪纳宾馆,就是那种20层的美国式的乱糟糟的客栈。在宾馆里面他遇上年轻的乌克兰妓女梅拉尼。西穆尔欲带着她离开那里,送她到美国后再重逢。他考虑要从皮条客伯扬手里为梅拉尼赎身,伯扬还从事着玫瑰香精的职业。他从事这些“正当”事业主要为了掩盖他的罪行。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
《新生活电影网友评论》
神奇。黑白负片片段达到了《2001》中穿越迷幻星云的超验效果,至此全片在刻意增强的“抽空环境音(噪音被阻隔后的残余)”音效有了启示性——协助进入超验领域。虚焦、呼吸声模拟意识模糊的体验(对我无效)。局部镜头肢解躯体的动作,人物行为抽象化,但似乎无助于观众构成自己的体验(?)。故事支离破碎,无法进入情境亦无法分清视角,难以注入私人经验,因此无法判断视听是否过多实验性。各种因素令我感觉它反而是在抽象具体空间、情境而背离体验,达到超验意识领域。所谓绝望、苦熬、颤栗、暴虐都感受到了,但更倾向于是强刺激带来的(如果这就是它想要的)。总而言之,疑问还是很多。仍觉得《尽管黑夜》最好,虽然《内陆帝国》是完美的。
潜在的战争语境:冲突的,游牧的感官质料。僵尸般的身体,甚至是被剃去的头发那难以忍受的机械噪音都在身体/感官层面上预演正在进行的战争观念。充满了敌对性的“他者”空间。如果说格朗德里厄日后的《尽管黑夜》在身体连接形成的地形层之间产生当代的哥特,那么《新生活》则在虚化,急剧晃动的战争机器状态中完成一种原始的生命甚至是力比多冲动,摄影机的高速舞蹈以及影像的负片化是将身体distort的巫术。被圈起来的猎狗最终被投放而出,将Boyan撕扯得粉碎,好莱坞式的“拯救”与“救赎”叙事神话最终被破裂,在裸体和十字架面前成为人性兽性无差别的呐喊。
到了这部才明白格朗德里厄追求的是影像的开放可能性以及观众sensation的优先,所以才会出现许多暧昧不明的人物关系、亲密行为和情节片段等,而在摄影与声音方面也在维持这种纯粹性,最后黑白负片效果的那段看得我目瞪口呆。绝望和痛苦的情绪一如既往,每个人都像游走的灵魂,在他们的眼睛里你看不到一丝希望。
肉体与灵魂的对立,性与爱被牢牢束缚,笼子里猎犬忙着繁衍,皮条客的情色产业,每个人都无法解脱自己的身体,剩下的只是负片里灵魂的呐喊,与片尾男主的嘶吼一致,猎犬最终撕碎了一具空壳。崩塌的世界与灵魂不需要秩序,大量手持摄影与浅焦虚焦,每个人都活的如同行尸走肉。法国新极端主义代表。
个人认为更应该明确声音的作用,尤其在这类体验式的电影里,不该称之为“配”乐,而应将其放到与摄影同等重要的程度,对感官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另外我觉得在格朗德里厄电影里,故事起到的是预设情境作用,为体验服务。
也许是连喝了两杯咖啡的缘故,这片看的我心疼,几乎和每天早晨和夜晚想到死亡时一样。音乐和用光很有冲击力,用刀割头发同时亲昵等诸多场景将快感与战栗混合。侵蚀性与暴力的界限。
兽欲 (=?=degradation) 自冯疯子antichrist以来我没再看过如此纯粹痛苦梦魇般的性画面 唯一的欢愉因加速而失焦 唯一的夕阳属于杀戮
三星半吧,电影语言本身非常强烈,像磕了药一样满是迷幻的镜头,本身这样的电影也没打算让大家看懂,我觉得本身就是提供一种体验而已。
一种失焦的乃至变为负像的美学,对应的是晦涩的近乎心理分析的叙事。音乐和声音处理得极好,将银幕里的世界变作了另一个。
剧情一般,看的我头痛。剧情不给力,只好靠情色镜头博观众眼球了!实在是无趣的紧……
去掉叙事可能会更好些,前面一小时都像在看拉斯冯提尔拍一部劣质的加斯帕诺电影。
4.5/10。故事性为零之后看感受,不能触动我。放下你的身段。
用意识流来表达情感,新生活可能是噩梦,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