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萨曼莎·莫顿 / 凯瑟琳·麦克德莫特 / Linda McGuire
导演:琳恩·拉姆塞
语言:西班牙语 / 英语
地区: 英国 / 加拿大
编剧:Liana Dognini / 琳恩·拉姆塞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2-11-01
别名:莫尔维恩・科拉
用户标签:英国,LynneRamsay,Lynne_Ramsay,英国电影,2002,旅行,UK,嘎纳
片长:97 分钟
imdb编号:tt0300214
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
第55届戛纳电影节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琳恩·拉姆塞第55届戛纳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外国电影琳恩·拉姆塞
3.5 一部观感独特的女性电影 全片以断裂感很强的节奏推进 表现了女性的很多个侧面 比如女性可以一边做着残忍的事 一边展望着美好 中间的“过渡”只需要戴上耳机听一首不错的歌 女主角默文卡拉几乎是现代女性的集体隐喻 她在爱情中卑微 一边看着男友留下的遗书“你要坚强” 一边却要清洗懦弱的男友自杀后的地板 一边读着男友写下的“我爱你” 一边忍受男友生前与闺蜜的出轨 而墨文的反击更有意味 将男友的书稿改成自己的名字拿出去卖钱以取得经济自由后的独立 这份“自由”来的也着实讽刺 在自由的出走中她忠实于自我 也有与婊闺蜜的分道扬镳 也有与陌生人的露水情缘 那场西班牙的奔牛节隐喻女性觉醒的仪式 也令全片间断的观感呈现出诗意 与之后琳恩拉姆塞的作品一样 这是一部更强调主观和感受的电影 对个人而言 如果再有一个更好的故事 就完美了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
非常厉害,看完林恩拉姆塞才会对电影界女性导演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有个更直观的体会。她简直就是最会拍psychoanalysis的导演,处女作能拍成这样只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了。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影像表现力,从个人经历本身出发的现实主义,但其中的隐喻和解构却很随意。拍得明明是时刻保持着冷漠姿态迎接人生的女主角,但绵密的特写视觉聚焦又显得异常intimate, 用亲密镜头拍距离感和空虚感反而挺奇妙的。超市里的向上仰拍,对带上取下耳机的音乐处理,以及反复出现的腐烂虫尸,不断模糊着她的想象和真实填充的世界。哎,杀死那个写小说的人。
当然你可以说,电影里这个女人将男方写的书占为己有是不道德的。但其实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改编于一个男作者写女人的书,其实这种挪用和改造本身就是在反抗男作者的自我为中心。所以说女人在男人死之后,她的种种无情的反应。却又反映了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亲密关系早就不再紧密结合,当然也不需要放大自己的悲戚。女人想要生存下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需要冷漠自我,控制好自己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电影不是制造认同感的游戏,创作者没有义务去解释固有的存在。默文·卡拉身处绝对的无意识,却百分百地活出了特别的自我。规则是卡拉这类人的绊脚石,她一系列道德模糊的行为都源自个人成长的不充分。拉姆塞捕捉到她身上背对社会的稀有品质,茫然与痛苦再次淌出指尖,没有上扬的告别反而更具现实力量。
视觉风格如此之清新,故事反倒显得格外恶趣味:导演毫无保留地挖掘、享受电影人物敏感的精神世界。同为新世纪英国独立电影的女性中坚,阿诺德和拉姆塞的创作轨道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她们主要拍摄以个体人物为基础的写实题材,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而后者则是形式主义倾向的。★★★
3.5 學校電影syllabus裡有 很Scottish 看完之後只想聽AM的新專輯。女主對一切的疏離讓人心裡空空的 幹什麼都內心毫無波動 包括分屍。很bi的我看兩位女主一起洗澡在出租上靠在一起睡覺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親上。我也是屬於女主一類的人吧 無牽無掛 說走就走 不辭而別。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
如果将拉娜当做一个清醒的对照,那么种种迹象表明事情的真相很可能即是默文的男友已经抛弃了她而出走,自杀不过是默文逃避现实的疯狂臆想,小说和银行存款本身就属于默文,只是作为佐证臆想的小细节而被篡改,因此电影大部分时间所处在的一种半真空状态便显得尤为合理。
非常规情境的非常规写法,但人物内心的空洞基本表现为电影的空洞。每分每秒都看得煎熬,难以理解,难以进入,对人物没有丝毫认同感。事件是松散的,没有看到结构力,当然也缺乏整体性,不过是形式上包装过的无病呻吟。无趣,也无意义。食之无味,弃之有理。
电影过半导演才告诉你她只是个超市工人,但之前的种种明明就暗示她该是个文艺女青年啊!她和男友即使相爱也不相知,友情也是一样,所以当她有机会拿到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足够让她放飞自我时,她想都没想就接受了,为什么不呢?
所能想象的最懒惰的那类“作者”电影,甚至“空虚”本身也是虚假的,看不到导演调动自身经验;对于有作者表达的作品我一律两星起,但只有“作者”没有“表达”的拉姆塞算不算是像女主角那样假扮“作者”的伪作者呢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