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身为一个拥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孩子,反倒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社区生活。虽然他们一家都定时去教堂,但是这个社区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兴盛。所以,他们生活得很不如意。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编剧安德瑞拉斯·格鲁伯
二战结束后,纳粹阴影仍然笼罩着整个欧洲,犹太人努力掩饰着其种族身份在小镇生活着。外婆三观正,坚持做自己,在小姑娘的成长过程中充当着孙女的人生导师。最后,二战后幸存的犹太家庭依照过着日子,恶臭的纳粹军人意外被烧死了,外婆葬礼上当地居民也为之前所做的一切说了抱歉。这是德国人以电影来反思历史?
#19th SIFF# 也就是电视电影水准,再加上表演又特别舞台剧范儿…平静小镇的罪恶,可惜花了那么久做悬念,却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用纯真来治疗恶毒终究不是好办法。问题在于这片到底要讲反犹历史还是排犹现实,把这俩拧到一起,又为了悬念好多地方不解释,比波兰片[艾达][余波]之类差远啦……
看似美好的小镇却隐藏着许多罪恶,犹太人的身份危机、天主教的原教旨主义、战后创伤对汉娜一家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曾经善良纯真的汉娜在一串串事件后跟家人一起得到了成长。不过影片整体节奏缓慢,前半段叙事全靠悬念支撑,人物的许多行为动机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导演的讲述方式更是差强人意。★★★
19thSIFF#也就是电视电影水准,再加上表演又特别舞台剧范儿…平静小镇的罪恶,可惜花了那么久做悬念,却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用纯真来治疗恶毒终究不是好办法。问题在于这片到底要讲反犹历史还是排犹现实,把这俩拧到一起,又为了悬念好多地方不解释,比波兰片[艾达][余波]之类差远啦……
靠小女孩的纯真萌撑满全场的反犹排犹故事,线索明白如话,发生在一条街上的琐屑,小细节淤积,好心女导演的暖心之作。母女三人命运投射与交叠的设置挺好,但没有有力的势能推动也沦为套路。表达虽顺畅流利,但总也缺少一股将电影点化成杰作的力道,合情合理合规合格而已,隔靴不搔痒,触目不惊心。
被呈现得四平八稳,节奏相对缓慢,以女孩的视角看战后成人世界的荒唐跋扈执迷不悟,不新鲜,但依旧有着不一样的力量,似乎故事发生地在奥地利而非德国,则更有一层警示作用,那些没有因灾难性的错误而受到惩戒的人在战后照旧我行我素,女孩家三代女性应对事件的方式,颇具性格及时代特点
【SIFF·2016·第六部】《汉娜的睡犬》战争时期的不同视角。小女孩很灵气,善良的像天使一样,很多戏相当细腻了。比较偏爱就顺着她看下去了。战后创伤是可怕的,可怕到人们始终都还陷在一切敌对身份的后代也是不可饶恕的敌人这样的认知里。躲藏的犹太人习惯了受伤多么令人心疼。
很喜欢欧洲小孩衣服的色调大多是深蓝浅灰白姜黄豆沙红整部剧其实是闷的如果你不仔细去感受剧中人物的细微感受变化我很喜欢小女孩的眼睛纯净的但剧情不断以历史冲击她的心灵还好结尾我再看她双眸时多了一种身份被自我认同后的笃定剧终开始有人散场有几人鼓掌我略微感动
且不论政治或宗教因素,还是觉得好看过它得到的评分。三代女性的刻画都很到位,心理走势也很自然,中文片名和狗狗的设定还有点特别,看得我都有些想外婆了。。想说,要是外婆还健在,我也不会变成现在的我,但也都好,我只想带她吃吃喝喝出门看看。。
开始看的时候会很不理解,为什么战争的罪魁祸首在失败后洋洋得意依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受害者还是抬不起头。可能因为这是奥地利而非德国,侵略他人战争的恶果这些人并没怎么尝到,他们有的只是失败的不甘而非悔恨。就好像另一个日本。
话少但凝重的电影,比较沉闷,须有些历史常识的人方能看得懂,关于二战后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的故事,还有幸存的纳粹军人的故事,表达受害人不能一味靠倒闭沉默保护自己,而是要敢于呐喊,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觉,简述这一切。
很棒的片子。讲述的是经历过战争创伤和宗教迫害的一家三代人如何面对过去,如何与自己和解。每个人都有一段不愿说出的往事,一点点被揭示。叙事节奏拿捏得很好,情绪不夸张,演员表现和对白也十分自然。推荐!
德影展三部片都是政治题材…无比难受,汉娜却是最养眼的一部,排犹话题沉重好在导演水平发挥,让人有多余的情绪去欣赏舒服的镜头与布景,气质的婆婆漂亮的妈妈,还有孩子们可爱的生活态度 /w 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