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一次偶然之中,布莱莎(Emmanuelle Chaulet 饰)结识了名为莉亚(Sophie Renoir 饰)的女子,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莉亚年轻开朗,向往炙热燃烧的爱情,显然她那木讷的男友费宾(Eric Viellard 饰)并不能够使她满意。而布莱莎苦苦暗恋着风流倜傥的亚历山大(François-Eric Gendron 饰),可亚历山大已经有了一个个性古怪的女友。
看出了布莱莎的心思,莉亚制造了种种的机会让布莱莎和亚历山大独处,可布莱莎总是在重要关头胆怯退缩,但当她和费宾在一起相处时,两人却又有着说不完的话,彼此之间感到十分自在。终于,布莱莎和费宾有了肉体关系,当布莱莎被愧疚困扰之时,却发现莉亚对她隐瞒了一个秘密。
“以前,我梦想在森林那里见到一个女孩,跟她在草地上邂逅...一起玩耍,情迷意乱,一起做爱,然后又渐行渐远,无声无色,这是男孩子的梦想,女孩子不会有的。”事实上女孩子也会有。侯麦的爱情与道德观总是给人许多启示。要是十一月份时看到也许会更加冲击我那时的情感认知吧。我沉迷侯麦电影主人公如观旁人的爱情观,可是当我深陷人际关系里,却又无法这样做到,爱与占有欲真是一张复杂缠绕的网,明明知道人有爱任何人的权利与自由,可却不能做到抽离看待,凡事要扯上原则感与忠诚信任会让人清醒的累,但是看的太跳脱却又让人觉得是自己本来便水性杨花,对爱不忠贞玩票。要是我能遇上一段这样的感情,我是会选择远离逃避还是真诚的参与进去呢。总之我现在的原则是不能随意玩弄他人的感情;想要高高拎起轻轻放低,对我目前而言其实还是艰难的。
哈哈哈很夏天呀,这样的的夏日恋情,还挺美好的。爱情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呀。和谁在一起开心,那就甜甜地恋爱,不开心了找不到感觉了,那也可以潇洒地放开。最动人的还是两个女孩子的友情呀,可是是怎么做到,她们都可以很自然地看着曾经爱过的人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并且互相祝福。好像爱与不爱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的爱常常因为自己的执着而变得太沉重,但这也是另一种爱吧,简单的爱让人轻松,但是深沉的爱也是另一种感动。这种清清爽爽的电影确实看了会轻松许多,就像之前看夏天的故事。某个人曾和你一起度过一段很快乐的时光,那就是美好的感情了。倘若生活也能这样简单就好,可惜我总是有太多舍不得放不开。也没有关系啦。说实话看侯麦的情景电影总让我感觉自己在做朗文交互英语哈哈哈
近乎坦诚的和朋友吐露自己的心思 没有自卑没有羞耻没有害羞没有嘲笑 没有害怕什么就只是交流 男男女女都活的苦恼又真诚 真羡慕/不断的探索自己真正需要的情感 即使很痛苦很孤独也绝不勉强 不欺骗自己 侯麦看的太早无法理解 看的太晚会后悔 现在是刚刚好的时候 清晰熨帖 无比安慰/很简单的双人固定镜头拍摄对话戏 但还是有很多心思 加入横摇 推近 和跳切 逐渐推进话题 逼近深层次的交流 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 人物随意的走动 很自然的倚靠在一个个物体上 镜头逐步跟进 停下-移动-停下 不做剪辑 得以保持对话的连续性 获得演员最真实细微的反应 /构图极简 色彩饱和度低 多个人物的衣着以及环境相互映衬 有别于韦斯安德森 但也是极为舒服的
电影的环境很丰富,城市乡村公园等等,新兴城市中心的建筑背景拍摄得很好看。电影的情节没想到会真的搞得这么疯狂,最后一场戏两个人的尴尬快溢出画面。这样的剧情也会让人怀疑太过猎奇,并无太多用意。除此之外,很可惜艾蕾莎的表情在整部电影都感觉很奇怪,时常给人一种跳针的别扭,这种表情如果是在刻画她不善言辞、遇到喜欢的人会瘫痪时倒是可以接受,但是在本应该是电影最好看一幕:和菲兵两人在郊外草地上,在我看来也不够自然。(想到「夏天的故事」里,两个人最后一次出游,有一幕就是和这个类似,两个人坐在草地上,一时感觉很亲密快要亲吻,但又憾于两个人都有对象且约定好的朋友身份。这种情绪在这个电影里,我看的时候就觉得相当细腻合适。)
20.总的来说侯麦的电影很“温柔”,理性的判断交由观众,结尾往往是开放且不引导走向极端,而在电影处理上,侯麦一如既往坚持去捕捉人内心深处对于爱的理解,多数超越常规认知的表现,是性解放运动的一大挑战,这倒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反禁欲运动的极端表现有些类似,其实人在解决基本的温饱之后,便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去满足和尝试填充自己的生活,爱只是一方面,且由爱来填充的生活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以人作为目标的精神诉求往往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反倒会在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各种矛盾,由此看来侯麦的电影还是过于美好了,且纵观这二十部电影,多以女性视角的表达,竟感觉不及瓦尔达一部《天涯沦落女》
朴实无华的电影。本作没有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没有戏剧性地矛盾冲突推进剧情发展,只是“白描”方式展现四角关系。这种“白描”方式增添电影写实感。电影中的恋爱关系最初是“错位”的——对方都不是最适合彼此的真命天子。经过戏剧性地发展后,原本好友的男友却成为自己的真命天子,好友眼中自己的暗恋对象却和好友相爱了。最终“错位”得到修正,皆大欢喜结局。我认为本作想表达的是自由恋爱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可以调节不合适的恋爱关系直到最合适,因此自由恋爱下不必有道德负担。但是电影避免了与好友恋人相爱造成的矛盾冲突情节、减轻了电影的沉重感却导致主题没有探讨得更深一步。
这部电影的编剧堪称精巧。当莉亚与费宾相恋后,作为前女友的布莱莎恰恰已经不爱他了。这样,莉亚就挣脱了“第三者”的尴尬身份,而不必因为不道德而活在阴影之下。我觉得这才是在这部电影中最充满喜剧感的段落。在爱情面前,男女双方往往都受着情欲的驱动而不知所措,因而在这个时候传统的道德往往会遭受猛烈地冲击而失去了平衡。而侯麦却以喜剧的方式巧妙地调节了这种道德的失衡。我在电影即将结束时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我倒是觉得这像是导演的安排,也可能是某种巧合。结尾处,布莱莎和费宾穿的都是蓝色的衣服,而莉亚和亚历山大都穿着绿色的衣服,就像是情侣装。
10.0/10.0渐入佳境。没有一个冗余的镜头,侯麦在《女友的男友》之中将他的色彩、穿搭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美感。作为“喜剧与箴言”的最后一部,侯麦一改常态,用极端纯粹的方式展现了一出青年男女白璧无瑕的情感喜剧。虽然在干涉效应下,哲学、道德和嘉言懿行的刻画因此减弱;但正是这种简单和质朴,赋予了候麦喜剧类似于《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的“莎士比亚式”的意趣。这是新浪潮和法国式的浪漫有机结合,荟萃侯麦匠心独运的镜头,随意点厾而勾勒出这稀世瑊玏般玓瓅的艺术境地:大快朵颐,令人会心。
有个大学室友,他说自己有处女情结,不接受认识的人的前女友。我倒没考虑这个问题,想起以前蛮有好感的一姑娘,她在我面前给我一哥们儿理衣服,后来那哥们儿还问我们是选她,还是另一个女孩?我当时问的是“你是说,你可以随便选择喽”,其实和他也不算哥们儿,男孩之间总会交朋友,然后朋友又交了朋友,一帮人凑在一起。所以后来,我就坚决抵制朋友的朋友,甚至讨厌相亲,也绝不让别人帮我介绍姑娘认识。更有甚者,我现在觉得,如果一个女孩完全了解我才喜欢我,或和我在一起,我绝对不会接受的。
- “好的伴侣,也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成为对手的前提,是你们都选择了同一种游戏。…你的旅伴要能够理解你对人生的需求和向往,你们只要在一起,生活就变得有意思。” - KY文章写的是“合适”,是“爱情没有定式”;其实能够达到这么舒服的状态也是因为这几个人都是亲密关系的成长型人格,学会了解自己,学会改善关系,然后拎得清、当断则断、坦坦荡荡。- 适合夏天、也确实是夏天看的「恋爱教育片」,Blanche蛮真实的。
春夏交接的时候看侯麦,心境合适,温度合适,只觉得不断谈话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到了盛夏时节,再听到这些陈述、争执、辩解,就难免觉得有些烦躁。自己爱上女友的男友,同时女友也爱上自己喜欢的那个男人,这种恰到好处地交换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就算真的发生,也一定还是会有心结在,不论爱之深浅,人总会想对拥有过的东西宣誓主权,是“我不想要却也不愿被别人拿走”。侯麦的故事,大约不是相信爱情,而是相信奇迹吧。
妙啊。静谧午后几乎融化在这个四角恋故事里。说起来交叉混乱的男女关系设计怎么表现得这么自然,角色诠释太好了,不管心意间的相互切换还是感情的发展,都传达得包容又柔软。Blanche和Fabien简直可爱绝配,树荫对谈看得笑容咧到嘴角,Fabien整个气质好甜且比Alexandre帅很多。过往摊牌后四人毫不扭捏的两两相对十分有趣。画面赏心悦目,穿搭配色更是从不出错般精致和谐完满。看完想恋爱。
候麦的色彩运用总是明媚异常。甚至我觉得候麦也在角色的着装色彩上做了文章。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很细腻温柔。爱情 虽然可以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就那样来了,甚至可以爱上一个幻影 或者爱上爱情本身,可维持爱情 却明显不这样简单。兴趣爱好话题。。。很多东西 都会影响爱情的维系。如果爱是盲目的,那么相处会让你理智。候麦没有一点说教,故事也是讲的酣畅淋漓,但是很难懂的爱情,就这样在你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