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此片是卢贝松再影坛还没没无闻时,凭著一腔热血,旺盛活力与爆发力, 突破一切传统,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樊笼,冒著无色彩,无对话,无明星等大讳所完成的电影。当影片完成时,因宣传无门,于是卢贝松带著这部影片参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举拿下评审特别大奖及影评人奖,因而打开他的国际知名度。解剖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因为无色彩,所以这是一部黑白色调的电影。
拍的真有型,小成本带来的间离感反而更吸引人去揣摩导演每一步怎么去推进这个故事的未来感氛围。无对白与黑白也有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乃至威胁感,强化了弱肉强食的动物化社会。最后对暴力战胜理性,文化败给野蛮的态度,没有一味假惺惺的悲观,而好似人性本如此的自嘲感,这是吕克贝松特有的乐观洒脱性格使然。不过在这个丛林体系里,越有用的越容易被强权剥削,女性在吕克贝松看来自然而然成了这个剥削链体系的最底层,彻底成了不管何种性格、身份与道德标准的全体男性的生殖玩物,这种很赤裸裸的大男子主义的视角应该对现在的女性观众而言会显得很不友好吧。
一部现代版的无声影片,在八十年代拍摄这种基调的作品,很明显导演是有意抛弃某些主流的价值和方法。空白语境下的原始文明和黑白混沌中的清醒浪漫,失语状态与末世情结。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已经失去了功能,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沟通的能力,也就随之丧失了信任或者同情。食物和水源重新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有绘画和音乐在废墟里延续着寿命。影片的最后,年轻的吕克·贝松用他悲天悯人的情怀,给了我们一个笨拙而又美好的结局,让我们想象出另一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世界史 吕克贝松处女作,废土风格透着新人特有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粗糙但是极富生命力。没有台词,也没有色彩,镜头和音乐替代了语言,让电影回归最初的哑剧形式。俯视和广角把荒原图景尽收眼底,这种荒原也是人内心的荒原,为了一点点汽油和食物互相算计利用,仅有的温情是医生对被囚禁的姑娘的怜爱。高潮处还来了一段像模像样的追逐与打斗,对音乐的选择和静与动的运用,让业余的动作设计看上去很带感,也是贝松日后风格的雏形。
想起追寻美德的开篇,设想未来一场灾难之后,破碎之后的今日在明天看来如此晦暗,而明天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又是如此的荒诞与惊悚。一方面,这样的明天是在今日的繁荣基础上的一种可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昨日的人们或许也是如此地看着今日的我们。明日与今日共享着某种道德的失语,只不过面对昨日我们有着财富来炫耀,而贫瘠的明天只有荒凉来朝向今日。。
吕克·贝松的风格化处女作,末世废土生存题材。无色彩无对白呼应核战废墟上幸存者的蛮荒灰色失语状态。冷处理。音乐和构图上佳。人性中的暴力与欲望并没有击退对艺术的追寻,墙上裸女画和天降鱼雨令人印象深刻。被囚禁的女子与被奴役的矮个子。三个男人间的三角关系和决斗拍得扣人心弦。(8.3/10)
女性被肢解,女性被崇拜,这种极端的想象在世界末日以及人类濒临灭绝的时刻显得尤为真实。镜头中文明的成果似乎与自然难以和平共处,人类的生存不是依靠文明,而是在被挤压和剥削的夹缝中寻找偶然的天赐。在黑白危机中,呼唤交流和理解仍然如同本能一般找到了出口,然而女性仍然是物品,是画布上的偶像
吕克·贝松的声画功力已然在处女作中一坐皆惊。自在废墟场景中摇移的第一个镜头起始,便铺开了创作的野心。声场中流动的音效牵引出方向感及环绕感,在核子战后末日众生皆失语的设定状态中,导演应用风格化强烈的配乐弥补了无声源的原生视听缺陷。从野蛮的无缘由弑杀到杳然而至的文明,充满昂扬的柔情。
特地下了4个G片源,看十五分钟就不行了……视听语言已经挺成熟的了,非常电影感,我不相信什么只花了几法郎拍的这个片子,应该是他已经当上了导演助理或者制片助理后撺的局,那些道具演员还有那些无人机视角怎么可能不要钱骗谁呢除非已经是电影圈的人了,当然24岁就拍得这样很生猛,但闷死我了2星
很明显导演是有意抛弃某些主流的价值和方法。尤其是处女作,作者的想象力和情绪有所积蓄#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其实也很难再为此定义一个时空,因为这样做已经无意义),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是已经失去功能的,就如教育和法律这些组织形态,否则暴力也不会如此无所畏惧
这部片子太棒了!人设恰当,装束细致,剧情推进,场景布置,高潮迭起,相比于刚看的《阿飞正传》,真的是两个套路。结尾处,还真不希望结束,想有续集。据说是吕克贝松的处女作,太牛了,那时的片子,拿到现在来上映,丝毫不差。全剧没有台词,能够跨语言传播。一部电影就像玩了一部游戏,真是天才!
全程无对白~架空现实的末日世界仔细看来却也现实无比~天上落鱼、风沙四起,破铜烂铁互斗、简易炉灶生吃…从开口尝试说话,到蒙眼见到女人,段落情感推向高点,而决战将至,幸福急转直下,吃人的世界存留下的还是先入为主、胜负角逐的丛林法则~吕克贝松处女座,太有天赋!
吕克贝松超低成本的处女作,末世的氛围简单有趣悲凉,不能发声的设置和黑白画面正好模拟默片,造型卡司混搭,法式幽默和佳肴,也是觉得做成短片会更好。虽然由于制作规模不同而比较很不公平,但同时期让阿诺创世的火之战比这个就高级很多了。法国文化惊奇蓝光影展。
导演并没有激烈到彻底去除戏剧性,相反很重视故事的发展和表现,结构很清楚,中后段围绕年轻人、老医生和军人一温一烈两个势力及其攻守也做了很多对比和铺展。整个影片的运行还是很理性化且以戏剧性吸引人的。当然,观者肯定忘不了那样荒芜的气氛以及天上掉下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