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雅克·塔蒂 / Marcel Fraval / Honoré Bostel / François Maisongrosse
导演:雅克·塔蒂
语言:法语 / 荷兰语 / 英语
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编剧:雅克·塔蒂
类型:喜剧
上映时间:1971-04-16
别名:车车车 / 交通意外 / Traffic
用户标签:法国,雅克·塔蒂,喜剧,JacquesTati,Jacques_Tati,法国电影,1970s,CC
片长:96 分钟
imdb编号:tt0069400
喜剧导演大地的第五部以笨伯于洛为主角的影片,也是他最后一部故事片。这回于洛是一名汽车设计师,需要把他的新发明从巴黎开到阿姆斯特丹,去参加一个国际车展。
通过戏剧化的夸张表演方式所营造的笑点,已在雅克·塔蒂后期的作品中占比重越发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纪实类镜头组接而成的隐喻式表达。事实上,对于科技所带来的现代化发展,雅克·塔蒂始终予以思辨的态度,这也是其作品中的核心母题。如密集快速的车流,身处“铁甲”中市民无聊的生活瞬间,以及在行驶其中车身上流动地标的倒影。即便是用于交代空间环境的全景镜头,也依旧可以在群像中捕捉到深入生活骨髓的机械化发展倾向。对于声音元素的运用,虽然雅克选择去语言化的表演方式。但精妙的音响设计与戏剧性加强作用,从来都是其重要的表达手段。如同在人山人海的车展中,那片人造的森林,就是本片立意表达最为精妙的一笔。对于雅克·塔蒂来说,视觉如同节律,音响如同音符,一切作者特征在其最后一部剧情片中,都得到了彻底地释放。
1、利用抽屉爬高。2、冰冷的色彩是否影响到了阿基考里斯马基?3、依然是踮着脚、身体前倾的走路,对白只作为声音之一而存在。4、高速路上,两个男人拎着油桶(一个蓝色一个亮黄),相向而行,碰见了,确实好尴尬。5、放备胎的地方还放了俩帽子,嘿。6、俩交警太逗了,动作一模一样,连后胎都是同时漏气。7、在警局展示那辆野营车,确实车不错。帐篷椅子桌子炉子电视淋浴头烧烤架洗手液双人床垫热水系统啥都有。喇叭底下是个剃须刀。8、假树林,假麻雀声。9、史上最滑稽的连环撞车。10、导演不会浪费任何一个镜头的远景。11、两个男人看完登月,在车库模仿月球失重的状态。12、结尾,雨中拥堵的阿姆斯特丹,撑着黑伞的人们在车群中穿行。
4.5。很精彩,设计露营车的奇思妙想会让我想到巴斯特.基顿。公路喜剧,状况百出的参展之旅,一路上看似时间紧迫却又时常漫不经心,美丽的女公关一边为赶着去车展焦头烂额,一边却又有闲心撩汉和野餐。本片中于洛不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汽车,车展上的各种新车、路上的行车、废弃车厂堆里如山的废车,影片的现代性意味便从这些对比画面中凸显出来。汽车本是为了方便人而发明出来,结果汽车似乎逐渐成了人的牢笼,宛如钢铁巨兽,挤压了人的行走道路。黄蓝配色的野餐车→暗色调且色彩单一的参展新车、于洛等人在修车厂的野餐→车展里人头攒动、结尾下雨天于洛和女公关冒雨行走→马路上刮起雨刷的汽车,这些对比能让你感受到塔蒂对于人情味的眷恋。
「于洛先生」的收山之作,在灵气精妙和幽默上不如《玩乐时间》,但质疑汽车与现代城市、以及以上「人造物」制度化、归驯、统治人类关系的探讨方面,依然辛辣如旧。故而我认为雅克谈不上「江郎才尽」,只不过是「盛极而衰」,也好在他「见好就收」。前半部分多少有些无聊,看到后半程从野营车设计的奇思妙想开始渐入佳境,雅克导演观察生活的视角犀利又天真童趣,配上60年代旧时的服饰景物和车型,颇让人想到《丁丁历险记》+《大大可笑糖》。聪明又笨的雅克和狡猾温吞又天真的法式幽默一齐,其实应当值得在世界的大众的心中留下更响亮的名声,在蒙太奇剪辑的设计趣味精妙方面也绝对是大师之一。
视听风格犹如在看捷克动画真人版,声音方面尤其做了细致的设计,有意去掉了真实化的环境音,而代之以简洁单纯化的交通声,人声,与一些自然音效,就像看一种特别的默片。幽默性都来源于一些报刊漫画般生活经验的小观察,有不少小段子都带有偷窥性的视角。一个隐含的小主题是法国人对女性的绅士风度,可以说一路上的交通意外大都因那位时尚女士的任性而起,由男人们为她擦屁股,让她几乎都毫无察觉,一直到影片终未都享受着绅士们鞍前马后的“终身服务”
最后下的那一场雨,让一切变得浪漫至极❤️❤️❤️ 生活有什么意义? 它本就没有意义, 它的意义只在于填补的甜蜜???
堵车戏比《周末》更接近《南方高速》!塔蒂电影中的空间是排斥性的:它拒绝角色顺利地穿越。距离和被精准分割的空间成为角色前进的障碍,这在这部公路片中尤为明显——漫长的旅途本身就构成一种阻碍,更不用说机械—车辆—车厂/警局/展馆等大小空间的层层嵌套了。而那辆可爱的野营车(设计太天才了!)似乎象征一种安居的梦想,它在语言互不相通的交流中成为沟通的媒介,一个调皮又忧伤的落点。
这部相对于之前几部作品,“大场面“内的群体运动几乎绝迹,就连路上的车流都选择用抽象化的剪辑来表现其细节。人物依然非常好,延续了塔蒂的一贯风格,只是人物与环境的处理上较之前差太多了,似乎在人物身上”制造喜剧“的情境,替代了之前系列作品里与人物与抽象环境的互动,浪漫的人物与抽象的无机环境两大部分在电影里成为了平行线之后,那种复杂的层次感就消失了,成为了无法跨越的沟壑。
雅克·塔蒂的喜剧片很轻盈,令人放松,不用刻意笑场,全程观赏的心情很愉悦。用于国际车展的野餐车功能强大,创意令人惊喜。喜欢电影中的公关女孩,浪漫优雅,奇特可爱,风采动人。整个电影中处处可见汽车,人们移动的工具,竟也有趣起来,喜欢最后雨中各式的车子停在道路上,人们撑伞穿梭其中的镜头,好美。仍然觉得,雅克·塔蒂的电影,甚至不需要明白故事内容,就这样看着,挺有意思。
20190724。于洛最喜欢无声观察社会。小汽车在公共道路上隔出一个个狭小的私领域,人们挖鼻孔、打哈欠、犯路怒症,并且会跟随雨刮器的节奏摆头。博览会又扭曲了车与人的关系,展位布满天然实木背景却唯独不见露营车,被一切为二的车体像串在竹签上的烤肉。下雨了,选择地铁和步行的人骤然多了起来。于洛撑起伞走进车流,慢慢退场了。
一切正常的场面动作声音都充满讽刺喜感,非正常却无比温馨动人。以汽车为绝对代表的现代工业只有与人协调(雨刮、座椅、门、轮)才能真正让人享受,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零件组合。整体意志略显松散,部分剪辑略显刻意,因此很多设计巧妙的梗因脱离内核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尾的唏嘘与温暖算是给于洛叔一个完美的结局。
6/10。官员沿着圈定展台的绳子昂首阔步或假白桦林里艰难穿行,闯入办公室的人推了于洛使他蓝图的线画歪,车主们抠鼻子的蒙太奇,车祸中神父车前跪倒做弥撒,表明了现代人面对汽车文化的力不从心;乳沟/婴儿屁股、车撵到了狗/外套的视觉形似笑料很塔蒂,结尾地铁站撑伞的人流把于洛推回女主身边够浪漫。
满五星。尝试“去情境化”甚至“去节奏化”的塔蒂式视点流动,一部由密布着充满趣味性的局部(场景)视点全程牵引的、时刻属于“发生中”状态的现在时(也是对应拥堵但宏观上奔流不息的现代化交通/生活)杰作。人物和观众都会逐渐迷失目的地,而他们需要关注的也同样只是路上当下发生的小麻烦、小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