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约瑟夫·科顿 / Virginia Nicholson / 埃德加·巴里尔 / 艾琳·弗朗西斯
导演:奥逊·威尔斯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威廉·吉列特 / 奥逊·威尔斯
类型:喜剧
上映时间:1938-08-29(美国) / 2013-10-09(罗马电影节重映)
别名:
用户标签:美国,OrsonWells,1938,默片,1930s,奥逊·威尔斯,Orson_Welles,喜剧
片长:40分钟
imdb编号:tt0030881
A woman has two lovers. When one man finds out about the other, he acts as a villain and chases after the protagonist.
可能是Cotten唯一神经角色的喜剧了?1.88的身高如何做到身手如此矫健的???中间那段扔帽子戏,笑到我差点没喘上气正房和小三之间都这么闹腾的嘛?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大段出现重复性画面,看到最后发现这些画面里,很多演员的表情与动作是不同的,非常类似导演说了句:try again,please.俗称花絮?
很难评分的原因是因为mostofthedialogueexchangesareretained,butbecauserelativelylittleremainsofeachindividualline,there'sanalteredspirit.存在意义大于影片内涵。好开心能看到佚片!!!第3人看过。
动作巨星科顿,哈哈哈!威尔斯失而复得的电影处女作,虽然是30年代的,但仍旧拍了个很复古的默片嘛(虽然也少了他标志性的声音运用)。许多像漫画一样的构图,有意思的。值得一说的是昨天在影院看,第二幕第三幕遗失的部分由话剧演员根据当年的剧本现场表演完成,真是难得又非凡的体验,棒
都1938年了奥胖还拍这样20年代风格的默片还是挺奇怪的。整体上不是完整的电影更像是拍摄练习。能看出他的运动意识很强,让众多人物在镜头里疯狂地到处运动,观众在同一画面里的焦点常常有几个。估计此后他意识到了由舞台到电影的区别是,人物运动应该减少而镜头的运动应该增加才对
捉奸记,看的是67分钟的粗制版,出现了大量多机位重复镜头,有些看起来还挺前卫,但大部分没什么意思。电影总体走的还是卓别林年代的默片风格,利用演员的夸张表演,道具的繁复运用(其实就是演员在拍摄地上蹿下跳)来制造笑点,和后来Orson Welles电影风格相差甚远。
看的只是现存66分钟的工作样片,未剪辑的素材,就不打分了。而且感觉是为水星剧场拍的滑稽戏。当年纽约的城市天际线,平民街区的堆桶,屋顶,马车,出海的轮船,全部被戏谑般地利用了,那一段迷宫样的堆桶有趣。科顿先生上山下海真心辛苦。想像魔术手剪辑后会是怎样有趣的样子……
捉奸记,看的是67分钟的粗制版,出现了大量多机位重复镜头,有些看起来还挺前卫,但大部分没什么意思。电影总体走的还是卓别林年代的默片风格,利用演员的夸张表演,道具的繁复运用(其实就是演员在拍摄地上蹿下跳)来制造笑点,和后来OrsonWelles电影风格相差甚远。
67min版本。残片救回不易 字卡全丢;38年的棍棒喜剧 却不得棍棒喜剧的精髓 几乎没什么笑点 都是20年代用烂的梗;开场几分钟有一些先锋的剪辑尝试 另有一些低角度镜头和 深焦尝试 依稀可见奧逊威尔斯的卓著才华。
67min版本。残片救回不易字卡全丢;38年的棍棒喜剧却不得棍棒喜剧的精髓几乎没什么笑点都是20年代用烂的梗;开场几分钟有一些先锋的剪辑尝试另有一些低角度镜头和深焦尝试依稀可见奧逊威尔斯的卓著才华。
浓厚的默片喜剧色彩,人物表演很夸张。我不信威尔斯的终剪是这样,跳跃逻辑主线不清。也全是固定机位,对镜头的掌控不像是之后的那个奥胖,连最有趣的水桶迷宫追逐也拍得索然无味啊。只剩下历史意义了,装逼用。
算是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吧,打两星不亏,虽然电影中无论是镜头,动作演出还是幽默感都有独到之处,但这部电影终究是个未完成的残品,大量替换镜头和工作人员入镜还有一些笑场几乎让本片有一点幕后花絮的味道。
多景别与重复排练见证了威尔斯首部未完成的默片喜剧。摄影技术堪称一绝,镜头的运动感是当时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无法比拟的。其追逐场景的喜剧效果,半个多世纪后可以在韦斯·安德森的作品里见到。
越看越觉得像粗剪……动作不停重复不说,时间顺序也好奇怪,重复的动作还是多机位的……不过,表演和某些镜头,现在仍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默片时代的大多数演员都会杂技!难得的资源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