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绿光电影

 
电影译名: 众里寻他千百度 / 绿色光芒 / Summer
影片导演: 埃里克·侯麦
豆瓣评分: 8.1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年代: 1986
影片时长: 98
更新时间: 2018-10-01 07:17
浏览次数: 47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绿光电影演员名单
玛丽·瑞莱 , Amira Chemakhi , Sylvie Richez , María Luisa García , Basile Gervaise
绿光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夏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巴黎女子戴尔芬(玛丽·瑞莱MarieRivière饰)却陷入了忧伤与烦闷中。刚刚和前男友结束恋爱关系,本来约好与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鸽子。尽管其它许多好心的亲友邀请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却一一拒绝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看似要独身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寻寻觅觅,终日游荡在各处,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触动她心。在马赛海边,她听说了关于绿光的传说: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车站,一个男子对着正在阅读小说

看完整部电影,心碎又有些愠怒:愠怒是因为导演将一个人渴望孤独但又惧怕孤独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女主角在餐桌上的固执和神经质,还是总是赌气似的任性对待周围所有让自己厌倦的人或事……她很轻易地制造出微妙和不愉快的氛围,也对自己这个样子很苦恼但从不想着改变(改变也不一定是好事),作为旁观者觉得这样的性格让人觉得疲惫和烦躁;心碎的是,这部电影能让我愠怒。而让我愠怒的原因是,旁观者和女主角又总有几分相似,因此总是触碰到旁观者的神经。只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消受起这种有着钝感的性格,而是更多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不过我感觉,女主角不是不想搭讪,而是看不上那种轻浮型的男人。当与电影末尾的帅哥对上眼之后,她其实也挺主动的。所以,之前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干嘛那么矫情,就说自己想找个气质型帅哥搭讪不就行了吗?

绿光剧照

绿光的产生并非是浪漫的,它仅是科学的(如果你认同光的折射是科学)。在有意追寻绿光的人看来,它的产生原理远不如它在刹那间的变化有趣。而戴芬就是这个去寻求变化的人。Rohmer的电影自然要用哲学的文本意义去阐述:戴芬是寻求炽热的芸芸众生之一,但她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她抵抗着世俗“红肉”,甘愿做一株清香的植株,不随便靠近旁人,也不轻易向朋友的好意低头。她没有从一而终假装独立,而是一再哭泣——在陌生女人、巴黎好友、绿光男人、风吹草动面前。这大概是因为她在追寻想要——不讨好这个世界的途中必须付出代价,她宁愿扭捏也不装作自在,她“成为”爱情白痴。她一个人去海边看浪奔涌、去山间吹遍绿风、去旅馆百无聊赖。戴芬如此费尽心思,不过是想反抗无爱的人生即无价值的价值判定,借由寻爱去寻得自己。只是恰好寻爱也成功。

绿光剧照

重新标记影片系列:这应该是第一部最触动我的侯麦导演的电影了。看《绿光》在《四季故事》之前。以前会一度以为,侯麦导演电影中充满了文学式的对话,全无电影感。回过头思考这部电影,有些感受:1.如《等待戈多》里的戈戈和荻荻的自言自语或非语言的语言,电影中的男女对白主要传递的是人物在那个空间的状态。(当然侯麦电影中的对白并非无序)2.许多的电影对白并没有成为影片电影感的一种遮蔽,相反它很好的电影形式感和叙事进行了有效区分。即沉默的时刻,往往最具电影感。3.《绿光》整个电影结构仿佛如一个神话一般美丽,最后的等待终于实现。结局可以类比《冬天的故事》。不仅仅只是如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抚慰,而更接近狂喜。

绿光剧照

造作、敏感的人,在聚会上谈论着令人不那么舒服的话题,东扯西扯,总是不合时宜,不能够融入人群的游离之感。善于变化,拿不定主意,突然决定,突然放弃,突然情绪失控,捉摸不透失恋的心绪,在日子里无所适从。当太阳出来时,会火辣辣的烫;当月亮高挂时,会清沥沥的冷。直达心底的明了,蒙蔽眼睛的糊涂。等待比颓废更好,孤独比幻灭值得欣慰。光着脚丫在泥土上行走,风一阵拂过,没有目的的闲逛,想起往事,才能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想哭。绿光,是苦苦追寻,幸运的人会看到,能够读懂别人,才能够读懂自己。(电影里干净、轻柔的色调,简约、陈旧、清淡、隽永。饱和度极低,视觉舒适感超强,慵懒而随意。)

绿光剧照

关于戴尔芬,侯麦设置了两组相似的镜头画面:一方面是频繁地将她与空旷的自然远景单独共置,像是乡下的草原,荒野的山顶,以及海边的悬崖,突出的是个体的寂寥;另一方面,戴尔芬每次与人交谈,镜头都会一一转向周围的人像,暗示了她的心不在焉与破圈冲动,而这一冲动因仅由缺乏实体的视线表达显得脆弱。另外,戴尔芬几乎拒斥一切实体,在对话中凡是关于某物的讨论,观众只能听到她的否定。她的信任仅仅放在偶然上,像是两张扑克牌、朋友的绿为幸运色的预言、绿光传说。结尾的绿光不会赋予她希望的幸福,恰如绿光的一次偶然出现并不会改变偶性的本质,何况这绿光出现的代价本就是最后一缕阳光的消失。

绿光剧照

女人总是脆弱敏感的,在不懂的人看来就是神经质。她执着地期待着什么,让人觉得难以相处,实际上,她有自己的坚持,尽管有些比较刁钻偏门。她拒绝很多男人,因为感觉“不对”,当你以为她就是太“作”了的时候,她突然哭着说:我并不是很难搞,我只是知道那些男人们不是真的爱我,他们想要的东西是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很厉害,不是所有人都能凭直觉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迅速离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或者知道了却迫于某些因素一直纠缠在里面。因为无所寄托,也没有判断标准,所以她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路上偶遇的牌卡或绿光。或许就是人不对,一旦对了,再难搞的人也会成为小天使。

绿光剧照

#第一部侯麦作品看惯了现代电影炫酷的特效,镜头的切换频繁。老电影的质朴,人物的自然,感觉让思想放个假,看到朋友们的唠叨和戴尔芬坐在楼梯上泪眼的时候,也忍不住想哭出来,在走过的自然风光可以给我震撼时候,我也会有想哭的感受,但我可能还是没有黛尔芬敏感,在电影里侯麦还是给了黛尔芬一个好的结局,一个敏感浪漫的女生。在冷酷的现实生活里,真的会有一个腼腆的男孩会看向一个看向《白痴》的女孩,并邀她去旅行吗? 与其给她一个男孩,不如让她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让自己不孤独。解决孤独的办法难道真的只有寻找一个伴侣吗?

讲了一个矫情女文青的困扰,一个人度假觉得无聊,渴望真爱却让身边人敬而远之,神经质,动不动哭泣,算是一个浪漫民族里不会恋爱的姑娘。提出了很多命题,例如:一个人也不好,一直和一个人相处也不行。那怎么办?又如:一开始的吸引一定都是肤浅的,但如果没有一开始,就没有后面的深刻。十分能体会女主坐在人群里却感到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孤独。片子里的撩汉技巧我觉得很低级,多么无聊的聊天啊,欧洲人的生活就是泡吧、跳舞吗,浪费生命哈哈。但如果是好好聊天的场合,那法国人可真是会聊,两三句话就进入哲学层面,听着很容易让人入迷。

9.6/10.0那天,在海边。听到一个古老的故事:再看候麦的电影的时候,如果看到日落时分那一丝美丽的绿光,那么它正是你最爱的那一部。敏感,孤独,也许还有些许自卑。这是候麦镜头下为找寻爱情而迷茫的少女形象,惘然之中却带着一丝执着,纠结,竟显得如此可爱。挖掘人内心并不值得注意的角落,是候麦的现实性;而正是在不经意间的充分对比之下,那一份值得被细细探讨的那一份见于内心的矛盾,组成了候麦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文学性。看完《绿光》,一直到最后一幕。我看到了那个稍纵即逝的光线。我明白了。

如果这就是金狮奖的水平,我实在不能满意。侯麦远远地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的孤独,对爱情的顾虑与渴望,她有自己的生活哲学,而她身上的红把她同周围的绿分隔开。绿光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追寻,爱情的象征,但那不是一种奇遇,绿光本质是色散,这消解了其部分的神秘性。(这也让我想起欧·亨利的《绿色门》)也许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要主动地追寻,同时也要始终相信。这样的电影,发生在1986年的法国海岸,那时的年轻人的面貌、衣着、生活都在其中,可以说它小资、工整、精致,可少了一种我在意的隽永。

第四部候麦,有多少人是因为孙燕姿而不是候麦才知道绿光的?一开始完全没看懂女主为什么那么作,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也没明确交代她失恋了,直到听到几个老人说起关于绿光的事,实际上挺不理解法国人这种对感情的态度,说是真也好,直接也罢,可能电影中的爱情都是游离于柴米油盐之外吧,只要看对眼就可以在一起,没有其他外在因素干扰,不知道是因为现代人越来越功利现实,还是候麦电影的情感观念和现在有了很大变化,或者纯粹就是为了探讨情感问题,有很多点都吃不透。

喜欢的电影类型,追求情节的人也许会觉得这部电影太单调了。女主的日子像我们一样日复一日平淡无奇,有时压抑得让人莫名其妙的哭泣。我喜欢在这样真实的电影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同时又可感受下异国风情。法国人的聊天真的太小资了,大家在一起就是讨论人生讨论文学,日常聊天用语表达也那么浪漫,难怪这个国家盛产那么多作家,优秀的电影,音乐。反观自己,整天围绕着的都是楼市股市小孩老公工作之类的话题,脱离不了一地鸡毛,油腻的中年生活,对比之下真是粗俗不堪,叹下

很喜欢没有演绎痕迹的纪录片式讲述,侯麦的电影和法国女性的性感如出一辙,是一种effortless的迷人。整个观影是一个自我解构的过程,虽然偏激矫情脆弱固执过度理想主义的程度远没有女主角那么严重,但是放大到屏幕上看才知道一直囿于这种自设的无形框架和把自己和整个外界都置于对立博弈的状态,不仅自己会整天怨天尤人顾影自怜,身边的人也会相当窒息。到底要缩在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还是妥协去接受不称心不完美的现实,下次去海边如果能看见绿光就知道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