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加害者,被害人电影

 
电影译名: Jia Hai Zhe, Bei Hai Ren
影片导演: 季竹青
豆瓣评分: 6.7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犯罪
上映年代: 2020
影片时长: 108
更新时间: 2023-02-23 12:55
浏览次数: 212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加害者,被害人电影演员名单
黄璐 , 韩家濠 , 林健文 , 陈浩严 , 林奕廷 , 傅显濬 , 许安植
加害者,被害人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吉隆坡的德诚华人高中附近发生了一起连环杀人事件,单身母亲刘梅(36岁)的高中生儿子辰辰(17岁)被列为杀害同班同学刚子(17岁)的头号嫌疑犯,下落不明。被害人刚子的母亲顾毓芬(40余岁)面对儿子的突然死亡精神恍惚,生活陷入僵局。作为被害人的母亲,顾毓芬成了所有人同情的对象,而作为凶手的母亲,刘梅却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在如今的“监视型社会”的压力下,偶然发现了自己儿子另一面的两位母亲,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失去孩子的痛苦,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抉择。眼睛看到的是事实,却未必是真实。

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剧情长片(提名)季竹青

一部非常私有化的影像。多种类的校园霸凌,谜一样的原生家庭,性教育缺失,创作地域的文化差异,边缘化群体依然被歧视等等问题。有人说,这部片子和少年的你比起来相判云泥。其实不然,开映后的10分钟,心里就明白了内陆院线上映是不可能了。从类型化创作角度来讲,影片的想表达的点太多。触碰到了少年的你想涉及但没涉及到的“危险区”。但在全程表达侧重点上一直徘徊不定。在某些片段映述上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导演的刻意设计,如妈妈交付了优盘公交车上救赎虫子;监狱里超现实处理上;结尾处独舞等。作为初部作品,在意识创作上笔者觉得导演已经很适饱。虽然在前不到半个小时里就已经猜中了结局,但还是吸引着自己往下看。在笔者后半程第一部剧情片也算是惊喜了。惊喜之处在于加入了BL矛盾点和片尾两个母亲对于拥有社会舆论“操纵权”的真假抉择。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是在国内院线比较少的题材,涉及性别问题,家庭问题,校园问题。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问题。包括在相机前被采访的配角,正是这些性别缺陷,才导致了他们成为霸凌别人的人,或被霸凌的人:刚子的母亲是按摩师傅,父亲是赌鬼,他自己喜欢同性,让他不自信只能通过霸凌寻求自我;辰辰是单亲家庭,母亲是女企业家,而且又是“移民家庭”,这些成为他被霸凌的原因;许阡陌被霸凌的原因有部分留白,引起观众的遐想,或许他代表的是部分被不公对待的女性,没有任何被霸凌的原因,但许也只是剧情的推动者,再交代清楚她的故事,就没有必要。因为之前了解过马来西亚的文化,所以我并不认为开头的新闻采访多余,采访中的不同人代表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这起华人涉案的案件,是需要全马来西亚社会关注的。最后,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样关于社会议题的电影。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14th first# 3.5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first第一次票选给五星,但并不是因为这片确实能拿五星。通篇沉浸在一种莎士比亚式的宿命论,一种宿命式的悲剧的语境当中。同时文本和人物又是极胡波式的“我们还要活着(被伤害)多久” 我强烈怀疑导演参考了《少年的你》,这样的揣测无疑是恶毒的且不礼貌。但是正如我和朋友讨论时所提到的 少年的你2.0 因为它真的在剧情上 结构上都无限接近少年的你(校园暴力 相似的暴力形式、场景 拍照威胁 原生家庭的破损而导致的孩子的撕裂 人性的灰暗) 说起人性,如果我是主创我会选择让宸宸妈妈公布女生被(说出来会被和谐)的视频,我对人性是不信任,甚至可以说是强烈怀疑的。 而这部影片对网络暴力的触碰和之前提到的宿命式的悲剧也让它在我的心目中超越了少年的你。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关于校园暴力的电影,看完一部都庆幸自己安然无恙的度过了青春的校园时光,虽然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点相关的事。一个孩子变成杀人凶手,究竟要经历多少痛苦,家庭、学校、社会,家长、同学老师、究竟能负担起多大的责任,这部剧传达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不等于受害者有罪论)在我们了解事情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面详实的认识到所有真相,不要盲目跟风,这部剧很令人讨厌的一点就是媒体的态度,不良媒体就像嗜血的恶魔,闻到一点血腥就恨不得榨干他,事实的真相也不顾了。女孩在过程中学会反击,学会解脱,两位母亲也尽可能为维护了女孩的尊严,那种情况在媒体面前她们只能这么说,女孩如果要追究也还是留有余地的。辰辰在狱中自杀前的挣扎,从光影到伤痕浮现的画面很精彩,还有最后许阡陌的舞蹈宛如新生,真的希望她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有剧透)我又看了80片。很简单的故事,反转也来得很自然,一种情理之中的情节。中途两人被孤立惺惺相惜的青春友情与暧昧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但男主的背叛实在令人火大。也能看出在80中长期的服从心态,连唯一能喘息的机会都不能抓住。我尊重,但不想理解。女性的厌女情结刻画得很好,为了追逐认同和集体归属感,可以不厌其烦—即使如此看到真相,也要不惜抹黑女主,演技跟真的一样。。总之就是一个杀人者被多年霸凌犯罪后蒙受社会舆论的凌辱,霸凌者深得同情,而真相颠倒后舆论也随之改变,媒体不顾人情冷暖,想要营造出物欲横流人间无情的感觉,但是没有深度。这种题材太多了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片子的叙事太过于类型片了 所以他加入了很多聊天群 舆论报道 直观的校园暴力等等这些元素 这样的手法还是只是停留在标准的叙事过程中 所以他很像《少年的你》而观影的过程中 一直让我想起的是李沧东的《诗》 这样对比起来 真的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李沧东的厉害和《诗》是多么的神作 但是这部电影有一些闪光点 包括最后结局的处理 死者的母亲的做法 以及最后的独舞太闪光了 p.s.黄璐演的妈妈最好选择没有公布所有影片 是一种包庇还是一种保护?

加害者,被害人剧照

(first影展)很吃女主的颜!全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结构很合理,导演的基本功很扎实,色彩色调很舒服而且情绪都很到位。男主监狱挠自己和女主跳舞这两个镜头有惊喜到我,还有富人妈选择隐瞒女孩的性侵的镜头组也十分不错(太心疼女主了??)不足之处的话,一是演员的演技不够稳定有一些镜头表演痕迹很明显,二是这个片子导演在映后说想表达的是两个母亲的那种情感,但是富人妈这条线挖掘不够,如果更丰富一点的话感觉会更好。

跟之前的剧本区别不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半段就是看上去节奏拖拉得厉害,好几次都觉得该结束了结果还有。其实还是更喜欢最早剧本的母亲视角,现在成片聚焦了太多在校园里减弱了两个母亲的互动以及母子线,就没跳出常见校园暴力题材的框框。小演员的表现其实有点让人失望,都有点撑不住自己的角色。最后那段舞在我看来蛮尬的,也是不懂为什么现在都喜欢让主人公在片尾来一段尬舞,但是看上去观众蛮吃这套的,可能是我落伍了

刚开始看会觉得有点出戏,演员演技不太好,马来西亚演员的语言习惯比如短句什么的会有点难受,但是在真正进入电影之后又会很共情。电影的剧本是好的,这个话题很沉重,很压抑。没有的豆瓣低评分所想的那么难看(或许他们是想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很庆幸先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才来评分,没有错过,校园暴力靠近过我,但也远离了我,我遇见了很好的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见好人。

#FIRST#。4分,豆瓣评分太低而抬高一分。并非简单做二元对立,人物的复杂性做的相当完整,有「弱点」的加害者,为保全自己对施害的被害人,对比「少年的你」更得出「无解」的答案。人物状态建立在大量推拉镜头上,试听无可挑剔。监狱超现实一段解释了为何不愿讲出真相的负罪感,送完u盘公交车上救虫子一段不高明却准确。制造冲突使文本并不完美,过于浪漫化处理的恋爱桥段也不可用制造施害转折找补。

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父母赚钱养家不容易,懂事的孩子不想让父母操心也不容易。就算是霸凌别人的坏学生也有要保护的被赌鬼爸爸拖累的妈妈,但这不是他霸凌别人的理由。原生家庭好与不好都要上社会这一课,人不能太软弱也不能太强硬,人不能不懂事也不能太懂事。很多事发生了人们只能把它写成小说,拍成电影,想要警示世人,但千百年来人性根本就没变过,善良在权力面前从来多余。

#14th FIRST# 剧情单元-亚洲首映。黄璐带着马来西亚周冬雨和马来西亚董子健演的马来西亚[少年的你]。尺度比国内大,所以能拍到同性恋、强奸、霸凌等等尺度较大的戏,因此在动机上做得比较有层次([少年的你]就是只能把心思用在手法上);加上还有上一代的交锋,也在文本上比较厚实;但视听呈现上实在是比较八点档电视剧,还是导演思维和工业水准的问题。

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到施暴者,导演试图挖掘“坏孩子”背后的故事,但表演和台词过于浮夸,导致对任何一个角色都无法产生共情。想塞的东西也太多了,像在看一篇拼凑字数的作文,每当以为要结束了没想到作者另起一段换个角度继续写,最后半小时如坐针毡。除了开头和结尾,女生“舞蹈学生”的身份没有任何地方得到展现,也挺莫名其妙的,感觉是为了独舞特地安排这么个背景。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